结合甲乙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乙图代表的工业类型属于
【小题2】甲图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小题1】乙图代表的工业类型属于
A.资金密集型 | B.原料密集型 | C.劳动密集型 | D.技术密集型 |
A.水田农业 | B.旱作农业 | C.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 D.热带种植园农业 |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下图判断下面小题。

【小题1】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小题2】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①消费市场扩大
②原料供应充足
③劳动力充足廉价
④技术水平较高

【小题1】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 | B.①→④→② |
C.③→④→② | D.④→①→③ |
①消费市场扩大
②原料供应充足
③劳动力充足廉价
④技术水平较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2)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有哪些;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什么。
(3)分析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表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 53.9 11.5 | 67.3 19.7 | 85.1 31.9 | 328.4 366.5 | 400.7 495.2 | 421.5 569.5 |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 46.1 29.7 | 32.7 24.3 | 14.9 11.3 | 334.9 352.6 | 355.1 396.3 | 328.0 379.9 |
(1)分析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什么地区?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有哪些;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什么。
(3)分析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下图表示2010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对应的省区是( )
【小题2】优势资源与产业发展匹配最好的是( )

【小题1】甲、乙、丙、丁对应的省区是( )
A.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北京 | B.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北京 |
C.内蒙古、黑龙江、北京、江苏 | D.黑龙江、江苏、内蒙古、北京 |
A.甲—乳制品加工 | B.乙—水产品加工 | C.丙—木材加工 | D.丁—奶牛 |
读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和该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3)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该地区应发展的工业可以有哪些?

(1)根据材料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3)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该地区应发展的工业可以有哪些?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坦噶尼喀湖湖岸悬崖壁立,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以上材料,判断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说出其判断理由。
(3)分析说明上述三国咖啡生产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
材料一:东非大裂谷是地球上最长的裂谷带,在裂谷的深处形成众多的湖泊。
材料二: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是非洲也是世界主要咖啡出口国之一,该地区生产的咖啡品质优良,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同时也是重要的外汇。
材料三:东部非洲地区图

(1)图中坦噶尼喀湖湖岸悬崖壁立,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以上材料,判断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说出其判断理由。
(3)分析说明上述三国咖啡生产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 研究 B. 设计
C. 零部件生产 D. 组装
【小题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 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 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 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 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

【小题1】“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多冰雪融水,灌溉水源充足
【小题2】图中的铁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该铁路桥联系的世界主要工业区有
①北美工业区
②西欧工业区
③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④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
⑤东欧工业区
【小题3】甘肃省地理环境自东南向西北的变化体现了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②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④高原山地向平原地区过渡

【小题1】“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多冰雪融水,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①北美工业区
②西欧工业区
③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④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
⑤东欧工业区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②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④高原山地向平原地区过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下图回答。

【小题1】1990-2010 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小题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小题1】1990-2010 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东北大米很少用农药,堪称“绿色大米”,以其质优而畅销全国。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东北大米之所以质量优,与其关系密切的气候条件是
A.一年两熟,水稻的生长期长 |
B.东北地区全年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 |
C.肥沃的黑土为稻米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条件 |
D.水稻生长的季节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
A.人口较少 | B.生产规模大 | C.耕地面积广 | D.机械化水平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