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下图是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公园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示意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市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表明( )
【小题2】影响北京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的原因有( )

【小题1】北京市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表明( )
A.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 |
B.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 |
C.1 5时~22时,市区升温显著 |
D.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最强 |
A.春季丰富的降水降低了城市热岛强度 |
B.夏季太阳辐射较强,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最大 |
C.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较小 |
D.冬季低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强度最强 |
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
读北京市2016年城区与郊区地表温度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城区和郊区地表温度的差异主要是
【小题3】下列不能有效缓解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区夏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大 | B.甲表示郊区,乙表示城区 |
C.城区全年存在热岛效应 | D.郊区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城区 |
A.居民出行距离的差异造成的 | B.水循环类型的差异造成的 |
C.植被类型的差异造成的 | D.人口密度和产业密度的差异造成的 |
A.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 B.合理增加城市水面 |
C.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 D.科学建立城市生态廊道系统 |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空气流动困难,因此加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建设意义重大。读下图,完成小题。


【小题1】关于城市通风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
【小题3】风姑娘要取得进京证,城市通风廊道应( )


【小题1】关于城市通风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补偿空间高空气压高 | B.补偿空间气温较高 |
C.作用空间降水概率大 | D.作用空间气压较高 |
A.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 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
C.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 D.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
A.远离主要道路 | B.靠近下风地带 |
C.限制汽车通行 | D.降低建筑密度 |
读某城市2015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效应。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
(2)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___________ (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
(3) 仅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判断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
(4)近几年来该地区近海海区出现大范围鱼类死亡,你认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5)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效应。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
(2)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___________ (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
(3) 仅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判断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
(4)近几年来该地区近海海区出现大范围鱼类死亡,你认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5)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
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_____________,城市人口数量呈______________趋势。
(2)该城市建立了______________城和______________区。请简述这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3)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______________。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______________。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_____________,城市人口数量呈______________趋势。
(2)该城市建立了______________城和______________区。请简述这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3)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______________。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______________。
图甲是某城市及郊区近地面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乙为该城市城区和郊区气流运动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现象被称为 ,该现象对城市大气质量的影响是 。
(2)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 。
(3)中A和B气压值高的是 。
(4)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地的意义?
(5)如果某天该城市的烟囱中的烟都不向上飘,则可能是出现了 现象,此时图示环流(图乙)会消失,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1)图中现象被称为 ,该现象对城市大气质量的影响是 。
(2)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 。
(3)中A和B气压值高的是 。
(4)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地的意义?
(5)如果某天该城市的烟囱中的烟都不向上飘,则可能是出现了 现象,此时图示环流(图乙)会消失,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材料一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为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北京市和南京市均规划建设“通风廊道”。图A为北京市和南京市1月、7月风玫瑰图,图B为南京市“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市、南京市两地1月最大风频风向差异明显的直接原因是( )
A.海陆分布 | B.纬度位置 |
C.地形阻挡 | D.地转偏向力 |
A.南北走向 | B.东西走向 |
C.放射状 | D.环形式 |
A.多为东北一西南走向,与1月最大风频一致.有利于冬季雾霾的扩散 |
B.南京市的“通风廊道”均经绿地、水域,有利于形成五个景观大道 |
C.形成“狭管效应”、加大风速,提升空气流动性,起到净化城区空气的作用 |
D.有利于城市热量的散发,起到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