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4.2万人,常住外来人口76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5.5%。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北京的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材料二: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
材料三:京津冀区域简图、京冀1980年、2012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1)京津冀地区城市化已进入右图中的_____阶段。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可能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等。
(2)国务院决定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其意义有哪些?
为促进济南都市圈的建设,国务院于2019年1月10日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的行政区划,对济南市管辖的莱芜市进行撤市设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行政区划调整后,济南
A.经济发展模式改变 | B.地域范围扩大 | C.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 | D.迁出人口增多 |
①进一步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
②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③更好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
④构建与环渤海地区多元互补、协调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材料一 G60科创走廊始于上海松江区,是指沿G60高速公路沿线的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即“产城融合”)的科技走廊,未来开通沪苏湖合高铁后,沿线将联结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9个城市,覆盖面积约7.62万km2,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引擎”。
材料二 左图为G60科创走廊交通区位图,右图为上海市松江区产业布局示意图。

G60科创走廊的发源地为上海松江区,该区域有多个高科技产业园区。被称为G60科创走廊的桥头堡。
(1)分析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发展的主要优势是。G60科创走廊依托交通廊道,打造跨区域高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各自扬长避短。
(2)简述芜湖、宣城、金华等城市从G60科创走廊中获得的利益。(3)G60科创走廊的9个城市涉及的省级行政区有( )个,请推测上海至合肥高铁开通后,对安徽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的影响。
宁波“城镇梯度发展”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2016年9月30日,该城市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及撤县建区使城镇布局和规模更趋合理,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副中心城、中心镇为主体的城镇梯度发展格局。规划中,县级奉化市被撤销,设立宁波市奉化区,以原县级奉化市的行政区域为奉化区的行政区域,区域内形成以电子通讯、机械制造、装配制造、汽车零部件、服装服饰业、新材料、新光源和医疗保健等低碳、节能环保型产业为主的综合产业基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奉化市调整为奉化区后( )
A.服务等级大幅降低 | B.市场规模不断减小 |
C.服务范围基本不变 | D.周边环境质量下降 |
A.调整工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
B.调整城镇布局和规模 |
C.促进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 |
D.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 |


(1)图A中,虚线代表____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____国家。
(2)说出图B反映的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特点。
(3)表格信息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有哪些?

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反映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非农业人口反映城市经济整体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市场化程度。
【小题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城市分为两级,其中戊为中心城市 |
B.该地区城市中,丙城市的服务范围最小 |
C.该地区城市中,丁城市服务种类最多 |
D.该地区城市中,乙城市人口密度最大 |
A.乙市的经济发展能力大于丁市 |
B.丙市的经济整体水平大于甲市 |
C.甲市的市场化程度高于丁市 |
D.丙市的城市化水平一定最低 |

(1)从经济因素考虑五大片安居工程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这些居住区大多房屋建筑面积大,设备齐全,环境条件优越。从社会因素考虑这五大片安居工程选址的原因是 。(2分)
(3)与这些安居工程配套建设的还应有 区的布局与建设。(1分)
(4)你认为在这五片居民区当中地价更高一些的是 居住区,试说明理由 。(4分)

(1)从城市功能区看,甲处最有可能形成 区。
(2)下列最能够反映从A到B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是 。

(3)该城市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乳牛业、林果业和谷物农业。请将①、②、③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① 业、 ;② 业、 ;③ 业、 。
【小题1】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城市的起源同步 |
B.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
C.各功能区的形成都是规划建设的结果 |
D.在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尽相同 |
A.商业区,都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
B.工业区,逐渐向市区外缘移动 |
C.文化区,接近商业区布局 |
D.功能区一旦形成,不会发生变化 |

【小题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位于
A.行政区 | B.商业区 | C.住宅区 | D.中心商务区 |
A.位于市中心,人流量大 |
B.位于住宅区内,人口众多 |
C.接近货源地,运费低 |
D.位于环线附近,交通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