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图表示的是(  )
A.逆城市化B.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D.再城市化
【小题2】乙图表示的是(  )
A.逆城市化B.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D.再城市化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进入21世纪是中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人口城市化、非农化水平的加速,不仅有人看数量控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复杂的人口流动、管理、保障和发展的问题。在人口总量增长趋缓的同时,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则在快速增长。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读我国部分城市近年来平均人口增量变化情况表,完成下列各题。

    (单位:万人)
 
重庆
武汉
长沙
上海
杭州
苏州
2000--2010年均增量
-20.58
17.3
9.05
62.8
18.21
35.4
2010--2015年均增量
44.39
16.45
7.8
22.74
6.3
3
 
【小题1】关于表中所示城市人口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城市人口增速加快B.东部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C.中部城市人口增速加快D.西部城市人口数量减少
【小题2】引起表中城市人口增量变化的原因是
A.上海环境质量变差B.杭州工资水平上升
C.武汉经济发展速度最快D.重庆承接产业转移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现在速度_____水平______。
(3)不合理的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不合理的城市化所产生的问题,合理的解决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如图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流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所示的含义是(  )
A.大城市小型化B.郊区城市化
C.集中城市职能D.城市乡镇化
【小题2】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
D.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出现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原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原有的居住地,而农村用地逐步向城镇用地转化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县人口职业构成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所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小题2】该县城镇化方式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
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B.扩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
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环球时报》报道,上海市规划工作会议将讨论限制上海建筑物高度问题。上海市的高楼问题不仅引起了居民的日照问题,而且加剧了这座城市的下沉。目前,上海每年以1厘米的速度下沉,如果不采取措施,很快就会被海水淹没。 在上海市规划工作会议上,将酝酿“双增双减”政策,双增就是要增加公共绿地、公共活动空间;双减就是要减少建筑物容量、降低建筑物高度。根据材料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世纪60年代上海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许多国家沿海城市出现地面下沉现象之后,采取的政策是控制使用地下水的同时,尽量合理利用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禁止开采地下水
B.中水(冷却水、洗浴水等)处理后回用到建筑或小区作为杂水洗刷、冲便
C.进行水价改革,引导市民节水
D.居民家庭通过循环用水达到节水的目的
【小题2】“双减”的目的主要是:
A.解决市民日照问题B.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C.控制地面负担,减轻沉降D.减轻大气污染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某城镇风频图及工业规划示意图,水泥厂有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造纸厂和印染厂有水污染,石化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对该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甲地适宜规划( )
A.仓储物流中心B.高档住宅小区
C.中心商务区D.休闲度假村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B.④②C.③①D.③④
【小题2】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
【小题3】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小题4】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11年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总人口增加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
【小题2】从1990年到2011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水平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2】有关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B.热岛效应≥1.0℃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说明高原产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
C.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
D.1月份温带地区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无关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