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环球时报》报道,上海市规划工作会议将讨论限制上海建筑物高度问题。上海市的高楼问题不仅引起了居民的日照问题,而且加剧了这座城市的下沉。目前,上海每年以1厘米的速度下沉,如果不采取措施,很快就会被海水淹没。 在上海市规划工作会议上,将酝酿“双增双减”政策,双增就是要增加公共绿地、公共活动空间;双减就是要减少建筑物容量、降低建筑物高度。根据材料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世纪60年代上海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许多国家沿海城市出现地面下沉现象之后,采取的政策是控制使用地下水的同时,尽量合理利用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禁止开采地下水
B.中水(冷却水、洗浴水等)处理后回用到建筑或小区作为杂水洗刷、冲便
C.进行水价改革,引导市民节水
D.居民家庭通过循环用水达到节水的目的
【小题2】“双减”的目的主要是:
A.解决市民日照问题
B.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C.控制地面负担,减轻沉降
D.减轻大气污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5-16 01:15: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反映了某一城市从建国到2000年的城市面积的扩展,分析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直观反映的是城市化中
A.城市人口的增加
B.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C.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D.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
【小题2】图中2000年,该市出现了卫星城,这属于
A.郊区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再城市化
D.城市群
【小题3】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该图同时间接反映了其他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B.乡村人口向城市的不断迁移
C.城市规模变大,其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
D.出现了卫星城,证明了该城市不会再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城市问题
同类题2
城市热岛强度为城区温度与其周边非城区的温度差值,表1为2005-2014年北京市1-12月的平均热岛强度分布表。读表1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北京市的热岛强度
A.受植被的季节变化影响最大
B.白天热岛效应正午最强
C.受工业生产季节差异影响较大
D.夜间热岛强度比较稳定
【小题2】为缓解北京城市中心的热岛效应,应该
A.大力引种松柏等常绿植被
B.严格控制城市中心用地规模
C.冬季郊区实行非集中供暖
D.疏解北京市区的非首都功能
同类题3
交通拥堵指数是根据道路通行情况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拥堵情况的概念性指数值。下图为浙江省某城市市区连续两日同一时段交通拥堵指数变化对比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时间段,该市汽车平均时速最高的是( )
A.15日10:00~12:00
B.16日10:00~12:00
C.15日16:00~18:00
D.16日16:00~18:00
【小题2】城市过度拥堵会促使部分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转移,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国内到国外
B.国外到国内
C.城市到郊区
D.农村到城市
同类题4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之一。
同类题5
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9个城市、香港和澳门组成,人口超过6600万人。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GDP约1.3万亿美元。作为中国城市化的典范,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说法错误的是( )
A.优化城市之间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强整体规划
B.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
C.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建设,形成“一小时生活圈”
D.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业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