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下图,完成下题。

该区域(  )
A.农业现代化为城市化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城镇体系的建设目的是扩大上海城市规模
D.人员、物资和信息的交流都依靠交通运输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华北地区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简图。
材料二:引滦入津工程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跨流域引入天津市的城市供水工程。其中最艰难的是要穿越中国地质年龄最古老的燕山山脉,在200多条断层中修建一个12000多米长的引水隧洞,这是中国目前最长的一条水利隧洞,也是引滦入津的“卡脖子”工程。
材料三:胶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冬天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被称为名副其实的“雪窝”。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河南省开封与洛阳所处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开封与洛阳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析烟台和威海成为“雪窝”的原因。
(3)说明引滦入津调水工程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的差异。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武汉三镇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武汉三镇历史格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平原广阔B.季风气候C.河流交汇D.矿产开发
【小题2】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在沿江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向( )
A.集中式团块状发展B.沿河流条带状发展
C.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D.从放射状转向内聚发展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B.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
C.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D.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图中虚线圆内),要求将雄安新区打造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建设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创新研发、宜居宜业的高地。雄安新区是北方传统服装、制鞋生产基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北京相比,雄县、安新县、容城县三县县城
A.产业基础好B.区位优势好
C.开放程度高D.生态环境好
【小题2】随着新区的加快开发,服装、制鞋业的区位变化是
A.人力成本下降
B.研发能力下降
C.土地价格下降
D.环境成本上升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为了加强甲、乙两村与城市的联系,拟建两条公路,图中八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A.②aB.③bC.④dD.①c
【小题2】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小题3】修建铁路后城市形态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将来城市形态的是
A.B.C.D.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江苏省将形成以沿江、沿东陇海线为横轴,沿海、沿大运河为纵轴,轴线上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两纵”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下图为江苏城镇化战略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位于沿运河城镇轴的省辖市有    (  )
A.徐州、淮安、南通B.宿迁、扬州、镇江
C.盐城、淮安、镇江D.徐州、宿迁、扬州
【小题2】“两横两纵”城镇体系发展方向为    (  )
①推动区域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打造江海一体的高端生产服务业集聚区
②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大规模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产业转移
③强化现代化港口的要素集聚功能,深化与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协同
④建设贯通南北、辐射带动苏中苏北腹地的特色产业带
A.①—沿运河城镇轴B.②—沿海城镇轴
C.③—沿江城市群D.④—沿东陇海城镇轴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多地少。
材料二 香港城市用地结构示意图。

(1)据图概括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式形成的区位条件。
(2)香港岛的高级住宅区向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方向发展,请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中国传统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四川盆地东部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读宝胜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是
A.增加耕地面积B.控制人口增长
C.提高生活品质D.改善交通条件
【小题2】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宝胜村的布局有利于
A.汇聚坡面径流B.增加大气降水
C.扩大耕地资源D.预防洪涝灾害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