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问题。

【小题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小题2】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正确叙述是
A.分散大城市的职能,能够解决我国的城市问题
B.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出现多个城市群
C.我国城市进程在加快,出现了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D.我国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加重了城市人口老龄化
【小题3】关于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的正确叙述是
A.产业升级就是要形成支柱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例
B.产业转移就是要接纳高新产业、转出传统产业
C.产业升级就是要减少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口
D.产业转移就是要使环境、经济和生产力水平相协调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江苏地域范围虽小,但内部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下左图为江苏地形图,下右图为江苏省部分城与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l)大体上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简述江苏在气候、水文方面的南北差异。______
(2)与苏北地区相比,苏南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试分析其原因。______
(3)为了促进江苏经济的均衡发展,目前苏南产业正在向苏北地区转移简述苏北地区承接这种转移的有利条件和带来的影响。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为上海市工业用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1】图示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分布状况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资源丰富B.海运便利C.科技发达D.地价便宜
【小题2】崇明岛作为生态绿岛宜建设成为上海的
A.粮食生产基地B.蔬菜供应基地
C.石油化工基地D.劳务输出基地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两个不同发达程度国家某城市用地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1】如果甲、乙两城市工业用地分布合理,两地盛行风最有可能是
A.甲城东南风和西北风,乙城东风
B.甲城西南风和东北风,乙城西风
C.甲城东南风和东北风,乙城东南风
D.甲城西南风和西北风,乙城东北风
【小题2】甲、乙两城市所在的国家最有可能分别是
A.日本和泰国B.新加坡和澳大利亚
C.美国和中国D.印度和英国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继工业化、市场化之后,城市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材料二:

材料三:

(1)结合题中材料估算,我国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是   
(2)结合相关材料及已有知识分析,为什么城市化超前或滞后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3)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地区,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推进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优化中。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上海的CBD中不仅集聚了众多百货商店、高级餐饮,而且也是许多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总部驻地,更是汇集了近千家中外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百余幢海派风格的大厦拔地而起。在面积3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总建筑面积超过了1000万平方千米。


材料2:松江是1958年上海郊区首批规划建设的卫星城之一。1986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中心城-卫星城-郊县小城镇-农村集镇”四级城镇体系建设框架,2001年又提出了“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按这一规划,为加快郊区城镇建设,从中选择了“一城九镇”作为重点,其中一城即为“松江新城”,人口规模规划为80-100万。


(1)CBD的中文全称是什么?据图描述CBD在浦东的范围,并简述外滩和北外滩作为CBD的共同特征。
(2)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看,“卫星城”到“新城”的规划属于上海城市化发展的哪一阶段?“松江新城”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3)阐述松江城镇功能区的改变对松江区及上海中心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a到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是
A.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减少
B.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增多
C.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不变
D.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小城市减少
【小题2】今后,该城镇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可能是
A.AB沿线B.AC沿线
C.AD沿线D.AE沿线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根据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近几年,全省撤并了600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由3.1万人增加到4.5万人,镇区面积增加45%。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原来222个省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材料二:江苏省城市布局(如下图所示)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城市化程度在48%,超过全国38%的平均水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其构成比较如下:

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其构成比较表

 

城镇人口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2000年

2010年

增加百分点

苏南地区

苏中地区
苏北地区

1467

636
983

2288

917
1533

4.54

3.73
4.54

59.6

37.7
31.2

70.3

56.0
51.5

10.7

18.3
20.3

 

注: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市及所辖县区,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市及所辖县区,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市及所辖县区。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分局的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______________分布的。
(2)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________________。
(3)请据表分析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
(4)请分析2000年-2010年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的特点。
(5)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它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
A.10%B.20%C.30%D.40%
【小题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
【小题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 )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一个是华尔街地区,白天人来人往,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大厦为中心的商业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空心城”反映中心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B.建筑物高大稠密
C.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D.内部分区明显
【小题2】“不夜城”和“空心城”说明纽约的
A.逆城市化现象B.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
C.城市化速度快D.城市经济活动畸形发展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