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PPE怪圈”材料,据图回答问题。
“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因而被视为贫困地区贫困问题产生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在①④、②③、⑤三组因果关系中,产生“PPE怪圈”的基本原因是____组因果关系,原因是什么。
(2)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与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人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简述②线索成立的原因。
(3)请简要说明如何走出“PPE怪圈”。
“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因而被视为贫困地区贫困问题产生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在①④、②③、⑤三组因果关系中,产生“PPE怪圈”的基本原因是____组因果关系,原因是什么。
(2)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与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人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简述②线索成立的原因。
(3)请简要说明如何走出“PPE怪圈”。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据《2002年世界人口状况》)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材料三 2007年10月17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亿.有关国媒体将此乐观地称作“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象征着美国比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上更具活力.
(1)材料一所述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现代型的有几个?中国和俄罗斯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美国国内第二次和第四次人口迁移高潮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3)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象征着美国比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上更具活力.分析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
材料一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据《2002年世界人口状况》)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材料三 2007年10月17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亿.有关国媒体将此乐观地称作“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象征着美国比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上更具活力.
(1)材料一所述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现代型的有几个?中国和俄罗斯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美国国内第二次和第四次人口迁移高潮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3)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象征着美国比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上更具活力.分析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
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5岁、15~65岁、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

【小题1】未来面临的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小题2】与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状况相似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
【小题3】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未来面临的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非洲 | B.亚洲 |
C.欧洲 | D.南美洲 |
A.未来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 |
B.目前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甲 |
C.目前面临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国家是乙 |
D.未来将面临劳动短缺、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国家是丁 |
读我国某省人口增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地区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该省2012--2016年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
【小题3】2014年以来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小题1】该地区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增长率低是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造成的 |
B.自然增长率低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的 |
C.机械增长率后期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就业机会 |
D.机械增长率的变化是由国际人口迁移造成的 |
A.整体趋增 | B.整体趋减 | C.基本稳定 | D.先增后减再增 |
A.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B.自然资源开发不足 |
C.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 D.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
读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由四个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推知( )
【小题2】丁国对应的国家可能是( )

【小题1】由四个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推知( )
A.甲国经济发展水平高 | B.丙国劳动力数量最多 |
C.乙国升学和受教育压力最大 | D.丁国生态环境压力最大 |
A.德国 | B.美国 | C.日本 | D.中国 |
读某地区不同年份年龄构成比例图(图一),完成1-2题。

图一
【小题1】该地区人口老龄化大约始于
【小题2】该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总体呈

图一
【小题1】该地区人口老龄化大约始于
A.1950年 | B.1960年 | C.1970年 | D.1980年 |
A.上升趋势 | B.下降趋势 | C.先升后降 | D.先降后升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全国两会,继中国社科院叶廷芳教授与28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尽快停止执行独生子女条例之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亦建议,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应适当改变,中国不能长久维持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部分专家建议实行“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缓解人口老龄化冲击,同时使人口总控不超过15亿。
材料二

材料三 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43%和2.585%下降到1999年的1.523%和0.877%;我国育龄妇女初次平均生育年龄从1970年的20.8岁上升到1999年的23.57岁。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 988万人。全年全国出生人口1593万人,出生率为1.229%;死亡人口823万人,死亡率为0.642%;全年净增人口761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9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6%。
(1)由材料判断,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 型,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_ 。
(2)分析我国育龄妇女初次生育年龄的变化与我国人口数量的关系
(3)2004年我国人口的死亡率增加了0.02%,其原因是什么?
(4)2004年4月15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申请生育二胎的标准有所松动,但上海市并没出现申请“生二胎”的热潮,相反,有许多独生子女夫妇甚至有暂时不考虑生育的计划,这说明( ).
①上海市民的育儿的功利观念淡化 ②上海市市民无经济能力抚养更多的孩子 ③上海市进入生育年龄的独生子女社会责任感不强 ④上海市进入生育年龄的独生子女更多地追求事业进步,把生育计划推迟
(5)2007年为中国传统猪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已婚夫妇都选择在“金猪年”生育子女,这对我国的人口发展有何影响?
(6)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谋求我国合理的人口容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 2008年全国两会,继中国社科院叶廷芳教授与28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尽快停止执行独生子女条例之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亦建议,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应适当改变,中国不能长久维持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部分专家建议实行“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缓解人口老龄化冲击,同时使人口总控不超过15亿。
材料二

材料三 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43%和2.585%下降到1999年的1.523%和0.877%;我国育龄妇女初次平均生育年龄从1970年的20.8岁上升到1999年的23.57岁。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 988万人。全年全国出生人口1593万人,出生率为1.229%;死亡人口823万人,死亡率为0.642%;全年净增人口761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9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6%。
(1)由材料判断,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 型,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_ 。
(2)分析我国育龄妇女初次生育年龄的变化与我国人口数量的关系

(3)2004年我国人口的死亡率增加了0.02%,其原因是什么?
(4)2004年4月15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申请生育二胎的标准有所松动,但上海市并没出现申请“生二胎”的热潮,相反,有许多独生子女夫妇甚至有暂时不考虑生育的计划,这说明( ).
①上海市民的育儿的功利观念淡化 ②上海市市民无经济能力抚养更多的孩子 ③上海市进入生育年龄的独生子女社会责任感不强 ④上海市进入生育年龄的独生子女更多地追求事业进步,把生育计划推迟
|
(5)2007年为中国传统猪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已婚夫妇都选择在“金猪年”生育子女,这对我国的人口发展有何影响?
(6)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谋求我国合理的人口容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950-2000年中国人口自然变动 图2 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状况的预测
(1)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2)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年,2010年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缓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3)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图1 1950-2000年中国人口自然变动 图2 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状况的预测
(1)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2)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年,2010年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缓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3)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
(1)计算:甲组的总死亡率为________。
(2)按照各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高或低);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高或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由表格内容判定甲组为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乙组为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
(4)某些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过慢,可能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你认为这些国家可以采取的人口政策有_____、_____。
年龄 | 0—14岁 | 15—59岁 | 60岁以上 | 总计 | |
甲 组 | 人口数 | 200 | 550 | 250 | 1000 |
死亡率 | 0.5% | 0.6% | 2% | | |
乙 组 | 人口数 | 350 | 600 | 50 | 1000 |
死亡率 | 0.8% | 0.7% | 2.2% | 0.81% |
(1)计算:甲组的总死亡率为________。
(2)按照各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高或低);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高或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由表格内容判定甲组为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乙组为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
(4)某些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过慢,可能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你认为这些国家可以采取的人口政策有_____、_____。
下图提供了某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4分)。

(1)读图,试解释该国家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分)
(2)根据图Ⅰ和图Ⅳ内容,分析该国的人口问题。(2分)

(1)读图,试解释该国家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分)
(2)根据图Ⅰ和图Ⅳ内容,分析该国的人口问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