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正确的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 B.青少年的比重下降 |
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 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
“1997年部分大洲人口再生产表”,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表中B可能是
【小题2】表中A洲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小题3】表中C洲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大洲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A | 4.0 | 1.4 | 2.6 |
B | 1.0 | 1.2 | -0.2 |
C | 2.5 | 0.7 | 1. 8 |
D | 1.5 | 0.9 | 0.6 |
【小题1】表中B可能是
A.亚洲 | B.非洲 |
C.欧洲 | D.南美洲 |
A.对资源、环境、经济和教育等压力加大 | B.劳动力不足 |
C.人口老龄化 | D.社会负担加重 |
A.原始型 | B.传统型 |
C.现代型 | D.以上都不是 |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比较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比较压力指数,它们分别等于人口数量除以经济人口容量和人口数量除以资源人口容量。下图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示意图(2000年),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小题2】结合图上信息,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小,仍有一定的人口扩容的能力 |
B.人口合理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与环境之间是否协调 |
C.西部人口压力指数大的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
D.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可以缓解东部地区人口压力指数 |
A.东部迁往西部 | B.北部迁往南部 |
C.中西部迁往东部 | D.东部、西部迁往中部 |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都市区人口常出现负增长现象。图甲为“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GDP统计图”。

材料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2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国家经济的新增长点,但对于目前城市化过程中各种问题我们仍需正视,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表一是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变化对比表,图乙表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丙为“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在图甲中的____(国家)表现最为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为
现象。
(2)结合表格分析,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B.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E.计划生育 F.鼓励生育
G.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H.吸纳海外移民
(3)结合材料二中的表一、图乙,可看出东部地带城市人口比重最高。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达3128万,从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迁入区第_______(一、二或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_______(一、二或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4)据材料二中图乙、图丙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城市化水平不断_______,速度_______;东、中、西三大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城市总数量明显______;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______。
(5)简述我国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都市区人口常出现负增长现象。图甲为“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GDP统计图”。

材料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2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国家经济的新增长点,但对于目前城市化过程中各种问题我们仍需正视,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表一是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变化对比表,图乙表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丙为“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人口普查 | 人口总数 | 10年增长(%) | 0—14岁(%) | 15—59岁(%) | 60岁以上(%) | 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 | 城市化水平(%) |
第五次(2000年) | 12.7亿 | 11.66 | 22.89 | 66.78 | 10.33 | 3600人 | 36.2 |
第六次(2010年) | 13.4亿 | 5.84 | 16.60 | 70.14 | 13.26 | 8900人 | 46.6 |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在图甲中的____(国家)表现最为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为
现象。
(2)结合表格分析,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B.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E.计划生育 F.鼓励生育
G.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H.吸纳海外移民
(3)结合材料二中的表一、图乙,可看出东部地带城市人口比重最高。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达3128万,从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迁入区第_______(一、二或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_______(一、二或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4)据材料二中图乙、图丙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城市化水平不断_______,速度_______;东、中、西三大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城市总数量明显______;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______。
(5)简述我国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不包括港澳台),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态势是
【小题2】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列关于我国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大陆总人口 | 0-14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
2010人口数(人) | 1339724852 | 222459737 | 939616410 | 177648705 |
占大陆总人口比例 | | 16.60% | 70.14% | 13.26% |
与2000年相比 | 增长5.84% | 下降6.29% | 上升3.36% | 上升2.93% |
【小题1】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态势是
A.少年儿童比例呈上升趋势 | B.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 |
C.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 | D.人口呈零增长态势 |
A.201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 B.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
C.丰富的劳动力掩盖了老龄化问题 | D.调高退休年龄可解决老龄化问题 |
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
【小题2】英国等西欧国家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小题3】人口迁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国家 | 现行标准(岁) | 调整退休年龄目标(岁) | |
男 | 女 | ||
瑞士 | 65 | 64 | |
巴西 | 60 | 55 | |
英国 | 65 | 60 | 67(2028年) |
意大利 | 65 | 60 | 65(2018年) |
【小题1】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
A.瑞士 | B.巴西 |
C.英国 | D.意大利 |
A.养老制度 | B.医疗技术 |
C.婚姻生育观 | D.生产力发展水平 |
A.中国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社会文化因素 |
B.图瓦卢举国搬迁新西兰——生态因素 |
C.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迁移——政治因素 |
D.伊拉克难民逃离家园——经济因素 |
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图中数据显示
【小题2】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图中数据显示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
B.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 |
C.农村劳动力以15~19岁年龄段为主 |
D.农村的劳动力逐渐高龄化 |
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B.城乡经济收入差异较大 |
C.交通条件改善 |
D.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
(16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字母代表国家中,进入人口“老龄化” 初期阶段的国家是 、 ,面临“严重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是 、 ,人口“年轻化”国家是 。
(2)为了解决人口问题,B国应采取这样的人口政策 。
(3)在图中用●表示A国和B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在●旁注上字母代号。
(4)B国和D国属于人口增长类型为 ,其特点是 、 、 。
国家 | 0---14岁 | 15---64岁 | 65岁以上 |
A | 44 | 53 | 3 |
B | 14 | 68 | 18 |
C | 23 | 70 | 7 |
D | 19 | 68 | 13 |
E | 24 | 67 | 9 |

(1)表中字母代表国家中,进入人口“老龄化” 初期阶段的国家是 、 ,面临“严重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是 、 ,人口“年轻化”国家是 。
(2)为了解决人口问题,B国应采取这样的人口政策 。
(3)在图中用●表示A国和B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在●旁注上字母代号。
(4)B国和D国属于人口增长类型为 ,其特点是 、 、 。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和“人口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时间内,上海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上海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未来将变得日益突出的主要问题是

【小题1】图示时间内,上海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 B.人口死亡率低 |
C.原有人口基数小 | D.大量人口迁入 |
A.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 B.劳动就业压力增大 |
C.社会劳动力不足 | D.城市环境质量陡然下降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这一时期,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的“民工潮”现象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地转化不足造成的 ②农业高度现代化带来的人口城市化③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④因大城市高科技人才短缺造成的
【小题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①由东部地区迁往中、西部地区 ②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 ③由城市迁往乡村 ④由乡村迁往城市
【小题3】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迁出地引进优秀人才 ②造成迁出地社会不稳定 ③有利于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的社会经济联系
【小题1】这一时期,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的“民工潮”现象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地转化不足造成的 ②农业高度现代化带来的人口城市化③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④因大城市高科技人才短缺造成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由东部地区迁往中、西部地区 ②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 ③由城市迁往乡村 ④由乡村迁往城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有利于迁出地引进优秀人才 ②造成迁出地社会不稳定 ③有利于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的社会经济联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