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迪斯尼,别具一格中国风”的上海迪斯尼乐园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整合。促成这种文化整合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 B.社会因素 |
C.时间因素 | D.人口迁移 |
下图为某国1980年、2000年、2025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由图推断,该国人口变化的突出特征可能是( )


A.老龄化趋势显著 | B.年轻劳动力过剩 |
C.自然增长率上升 | D.人口出生率较高 |
从世界人口发展模式(如右图)看,丙阶段人口发展的特征是( )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D.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下降 |
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 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 |
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 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 |
B.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 |
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 |
D.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 |
外来常住人口已成为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群体。下表为“2000-2010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分布及变动情况”表。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 面积(平方千米) | 2000年(万人) | 2005年(万人) | 2010年(万人) |
城区核心区 | 51.64 | 24.07 | 24.18 | 43.99 |
城区边域区 | 236.81 | 77.09 | 72.94 | 126.18 |
近郊区 | 1624.22 | 155.77 | 224.27 | 483.23 |
远郊区 | 4427.77 | 56.58 | 117.01 | 244.30 |
【小题1】2010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是
A.城区核心区 | B.城区边缘区 | C.近郊区 | D.远郊区 |
A.城市各区域外来常住人口都在持续增长 | B.城区边缘区外来常住人口增幅最大 |
C.远郊区外来人口密度始终最小 | D.近郊区外来常住人口增幅最大 |
A.交通条件 | B.就业收入 | C.自然环境 | D.基础设施 |
人口统计是一种从“量”的角度去研究人口现象的方法。下表为我国2010年和2014年人口统计部分数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2014年人口统计数据与2010年比较,我国
①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 ②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
③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④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
【小题2】目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最接近下图中的

| 0~14岁人口比重 (%) | 15~59岁人口比重 (%) | 城镇人口比重 (%) | 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 (%) |
2010年 | 16.60 | 70.14 | 49.68 | 8.93 |
2014年 | 16.31 | 68.16 | 54.77 | 9.19 |
【小题1】2014年人口统计数据与2010年比较,我国
①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 ②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
③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④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海人口的年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可以判断


A.1990年以后上海人口出生率急速下降 |
B.2010年上海少年儿童比重约占15% |
C.上海外来人口以适龄劳动力为主 |
D.65岁以上老年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