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人口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下面图1反映了我囯人口抚养比和就业比的时间变化,图2反映了人口红利消失前后日本经济走势,图3反映了估计的中囯各个时期GDP潜在增长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2】—般,人们将抚养比小于50%时称为人口红利时期,而人口抚养比超过60%时称为人口负债时期。关于中、日两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3】中国随着人口红利出现拐点,劳动力开始减少,人口抚养比增大,我国GDP面临增速减缓的局面,下列应对措施科学的是
①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②继续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③通过改革打破垄断、扶持中小企业,让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④适当调整人口政策,增加生育率
⑤延长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标准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抚养比与就业比呈负相关,两者之和为100% |
B.人口抚养比下降期有利于经济较快增长 |
C.我国建国初期人口抚养比上升主要是因为人口出生率高 |
D.我国2013年后人口抚养比上升是因为人口出生率低 |
A.日本人口红利期出现比中国早 |
B.日本老龄化比中国严重,老年人比中国多 |
C.日本人口红利期人口抚养比变化较慢 |
D.日本已经进入人口负债期 |
①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②继续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③通过改革打破垄断、扶持中小企业,让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④适当调整人口政策,增加生育率
⑤延长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标准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表为2010年与2000年广州市人口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判断下列最合理的措施是
项 目 | 2010年 | 2000年 |
总人口(万人) | 1270.08 | 994.30 |
0—14岁人口比例(%) | 11.47 | 16.44 |
15—64岁人口比例(%) | 81.91 | 77.54 |
65岁以上人口比例(%) | 6.62 | 6.02 |
家庭户人口(人/户) | 2.73 | 3.21 |
A.增加小学教育学位 | B.创设更多就业机会 |
C.减少社会养老支出 | D.推出更多大户型楼盘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河水泛滥 | B.滑坡、泥石流 |
C.生态建设 | D.水利工程建设 |
A.以中青年为主且多跨省迁移 |
B.多为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
C.迁移距离较短且多省内迁移 |
D.自发迁移为主并待工程建成后返回 |
2011年4月28日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数据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材料,目前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小题2】中国进入严重少子化阶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小题1】据材料,目前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素质低 | B.人口老龄化 | C.劳动力短缺 | D.人口增长快 |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
B.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
2012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治理年。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1998年—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回答下题。

迁移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0%以上的年龄段

迁移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0%以上的年龄段
A.10岁~20岁 | B.30岁~52岁 | C.23岁~65岁 | D.28岁~60岁 |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韩国历年生育率和抚养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逻辑推理不正确的是
【小题2】参照韩国人口增长规律,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有效途径是

【小题1】下列逻辑推理不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转变——婚育年龄推迟——生育率下降 |
B.社会经济发展——养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下降 |
C.社会经济发展——儿童抚养比下降——生育率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 |
D.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进步——人均寿命延长——老年抚养比提高 |
A.大量向外移民 | B.加强人口普查 |
C.快速发展经济 | D.搞好宣传教育 |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地区人口分布特点主要是
【小题2】甲市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该市兴起并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1】图示地区人口分布特点主要是
A.东部少西部多 | B.平原少山区多 |
C.河谷少沿海多 | D.低纬少高纬多 |
A.地势平坦,人口稠密 | B.鄂毕河水力资源的开发 |
C.自然资源的大规模采掘 | D.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小题2】东部地区农业从业人员构成:

【小题1】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A.机械化水平的高低 | B.城乡经济收入差异 |
C.农业劳动强度大小 | D.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
A.反映当地剩余劳动力增加 | B.导致当地农业产值下降 |
C.有利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D.促进当地农业集约化 |
出生人口性别比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读下图可知


A.2006年起性别比持续升高 | B.性别比越高,新增婴儿数越多 |
C.2008年后性别比持续下降 | D.2008年后女婴出生数多于男婴 |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
【小题2】由信息可知,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小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高 |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低 |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
A.显示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 B.意味着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 |
C.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D.已经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