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左图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右图为“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国人口最多的时期为
【小题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右图所示类型一致的是
【小题3】右图所示国家当前所处的城市化进程阶段是

【小题1】该国人口最多的时期为
A.①时期 | B.②时期 | C.③时期 | D.④时期 |
A.菲律宾 | B.德国 | C.巴西 | D.马来西亚 |
A.Ⅰ阶段 | B.Ⅱ阶段 | C.Ⅲ阶段 | D.都不是 |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种模式( )
【小题2】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小题1】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种模式( )
A.原始型 | B.现代型 |
C.传统型 | D.近代型 |
A.开发劳务市场 | B.实行计划生育 |
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 D.加大教育投入 |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万人/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反映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小题2】表中迁入国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1】表中反映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 | B.从人口密集区向人口稀少区 |
C.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 D.从气候寒冷国家向温暖国家 |
A.政治因素 | B.经济因素 |
C.自然因素 | D.社会文化因素 |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前沪宁杭地区能大量吸引民工迁入的原因是
【小题2】2011年8月2日,肯尼亚达达阿布,每日有超过1 000名躲避战乱的难民离开自己的国家来到已经人满为患的难民营。这次难民外迁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当前沪宁杭地区能大量吸引民工迁入的原因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⑥ |
A.① | B.④ | C.③ | D.⑤ |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读下图,完成下题。

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地区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了 。
(2)图中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属于“高低高”的是 (填字母)阶段,目前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大多数 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属于该模式。
(3)C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下列四个国家中,目前处于该阶段的是 (填选项)。

(1)一个地区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了 。
(2)图中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属于“高低高”的是 (填字母)阶段,目前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大多数 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属于该模式。
(3)C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下列四个国家中,目前处于该阶段的是 (填选项)。
A.印度 | B.墨西哥 | C.巴西 | D.日本 |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小题2】1982年以来,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3】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我国

【小题1】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A.经济因素 | B.社会文化因素 | C.政治因素 | D.生态环境因素 |
A.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 | B.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
C.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 D.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
①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②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③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④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小题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
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②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③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小题1】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
①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②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③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④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②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③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