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表明:未来五年,北京将确保实现人口调控目标要求,不突破2300万人口的“天花板”,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主要受限于
A.淡水资源B.土地资源C.气候资源D.生物资源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重心(   )
A.始终在广东B.在向东南移动
C.始终向东部移动D.先向北再向南移动
【小题2】1964-1982年引起人口重心有明显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交通因素C.资源因素D.政治因素
【小题3】与2000-2010年人口重心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农业布局变化B.产业转移C.矿产资源开发D.荒漠化治理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某地近年来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的是
A.生态因素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关于图中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
B.1990年至2005年近郊和远郊人口增加
C.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增加
D.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边缘区人口增加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某地区示意图和该区甲国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甲国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
(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甲国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
(3)乙国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温泉两万余处,请说出其主要原因。
(4)描述图中C所在丘陵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特征。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四省区中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
A.四川B.广东C.海南D.广西
【小题2】从图示信息分析,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 ②依靠资源开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③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④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读“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如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Q时期相同的国家是
A.中国B.朝鲜C.德国D.墨西哥
【小题2】P时期的人口死亡率约为
A.2.5%B.2%C.1.5%D.0.5%
【小题3】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和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西宁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青海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数据。

(1)分析西宁市环境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
当前题号:9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下图为人口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在上述四个城市中,由移民迁入引起的人口变动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若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唯一原因,则四个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