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新华网消息:中国市长协会30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年卷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将保持2亿至3亿的规模,其分布、结构、素质的复杂变化,对国家的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概述材料二中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4)综上所述,影响人口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概述材料二中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4)综上所述,影响人口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
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
①沿海地区 ②沿河流两岸 ③地势低洼处 ④地势高峻处
【小题2】影响连接甲、乙两城铁路修建的制约性因素主要有 ( )
①地形崎岖 ②多沼泽 ③跨越河流多 ④多火山

【小题1】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
①沿海地区 ②沿河流两岸 ③地势低洼处 ④地势高峻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地形崎岖 ②多沼泽 ③跨越河流多 ④多火山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小题。
【小题1】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
【小题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国家政策 ②自然环境 ③社会福利 ④文化观念
阶段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① | 3.8 | 3.2 | 0.6 |
② | 3.8 | 2.4 | 1.4 |
③ | 2.9 | 1.7 | 1.2 |
④ | 1.3 | 1.0 | 0.3 |
【小题1】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国家政策 ②自然环境 ③社会福利 ④文化观念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三者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人口增长模式。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小题2】河南省要求,2010年年末总人口要控制在1.01亿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6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65%以内,其人口模式是( )
【小题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 |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C.出生率明显降低 |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
A.原始型 | B.传统型 |
C.过渡型 | D.现代型 |
日本的人口密度约为中国的3倍,且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这说明日本的人口容量较大,以下是其原因的是( )
①自然资源缺乏 ②科技发达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消费水平低
①自然资源缺乏 ②科技发达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消费水平低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数据反映我国
【小题2】甲省区最可能是
| 0—14岁比重 | 15—64岁比重 | 65岁以上比重 |
全国 | -6.29% | 4.38% | 1.91% |
甲省区 | -7.28% | 6.58% | 0.7% |
【小题1】该数据反映我国
A.人口增长加快 |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 D.劳动力仍较充足 |
A.广西 | B.广东 | C.河南 | D.江西 |
下图为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在0.4695~0.6914的省区有
【小题2】图中五省区文化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文化多样性的共同成因是

【小题1】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在0.4695~0.6914的省区有
A.赣、皖、晋、鲁 | B.闽、鄂、浙、内蒙古 |
C.川、甘、黔、吉 | D.内蒙古、宁、辽、琼 |
A.地形起伏大 | B.民族多样 |
C.人口数量多 | D.气候类型多样 |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
【小题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
年龄段(岁) | 迁出人数(人) | 迁入人数(人) |
≥60 | 700 | 800 |
45~59 | 1 600 | 5 000 |
25~44 | 2 000 | 30 000 |
15~24 | 2 400 | 27 500 |
0~14 | 640 | 5 000 |
【小题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
A.环卫人员 | B.中小幼教师 |
C.工程技术人员 | D.建筑设计师 |
世界六大洲(除南极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a是()
【小题2】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小题1】a是()
A.非洲 | B.亚洲 |
C.南美洲 | D.大洋洲 |
A.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 |
B.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 |
C.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
D.犯罪率较高,社会问题严重 |
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国家 | 2000-201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 |
男性 | 女性 | ||||
中国 | 0.6 | 143 | 19.5 | 72 | 75 |
印度 | 1.4 | 389 | 30.6 | 63 | 66 |
法国 | 0.7 | 118 | 18.4 | 78 | 85 |
美国 | 0.9 | 34 | 20.1 | 76 | 81 |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