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如图)。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小题1】下列有关应用“木桶原理” 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有关应用“木桶原理”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木桶原理”说明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人口的合理容量 |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
读世界人口年会公布的统计数字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信息直接反映了当今全球__________的人口问题
【小题2】图中数据表明世界人口

【小题1】图中信息直接反映了当今全球__________的人口问题
A.老龄化 |
B.人口增长过快 |
C.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过低 |
D.人口分布不均 |
A.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 |
B.目前总数为70亿 |
C.从40亿增长到50亿用了约25年 |
D.将在未来数十年持续增长 |
深圳特区成立37年来,面积由327.5平方千米增长到1997平方千米,实际管控人口由30万迅速增长到2100万,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503亿元,成为世界大都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来深圳的大多数是劳动人口,且年龄偏轻,给深圳的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同时也会使得
【小题2】深圳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2016年以来“机器人换人”发展迅速,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深圳
【小题1】来深圳的大多数是劳动人口,且年龄偏轻,给深圳的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同时也会使得
A.城市住房建设与人口增长同步发展 |
B.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快,特别是重特大疾病诊治水平高 |
C.社会福利待遇差别减小 |
D.人口与公共服务配套失衡 |
A.第三产业规模扩大 | B.第二产业规模减小 |
C.人口合理容量暴增 | D.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东北地区( )
【小题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 )
【小题3】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稠密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三江平原—气候 ②松嫩平原—土地 ③鞍山—石油 ④大连—交通

【小题1】东北地区( )
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 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
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 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km |
A.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 B.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 |
C.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D.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 |
①三江平原—气候 ②松嫩平原—土地 ③鞍山—石油 ④大连—交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下图中,上海市Q区(阴影区域)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小题2】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小题1】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 B.主要为中心商务区 |
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 | D.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
B.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 |
C.人口老龄化总是突出 |
D.城市化进程开始起步 |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重大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将( )
①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 ②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③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 ④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小题3】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重大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克服独生子女问题 | B.平衡男女比例失衡 |
C.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 D.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
①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 ②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③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 ④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
为促进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缓解老龄化问题,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开始实施二孩政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放开二孩政策后一年的时间内,并没有出现严重出生堆积,其原因不可能是
【小题2】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萎缩的现状,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小题1】放开二孩政策后一年的时间内,并没有出现严重出生堆积,其原因不可能是
A.家庭生育观念改变 | B.生活、教育等成本上升 |
C.社会福利保障提高 | D.育龄妇女数量减少 |
A.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 B.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C.积极引进国外劳动力 | D.提高劳动力的工资待遇 |
读1978--2008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转移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小题2】关于我国人口重心移动原因,不合理的是

【小题1】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转移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移动不规则,向东移动频率最高 | B.移动速度:南北方向稍快于东西方向 |
C.移动距离:东西方向大于南北方向 | D.2000年后主要向西南方向移动 |
A.1996--1997年,人口重心西移与西部大开发相关 |
B.2007--2008年,人口重心北移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有关 |
C.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导致人口重心转移的主导因素 |
D.人口重心转移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政策密切相关 |
2014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动人口21285人,同比去年增加2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下表为该区2014年节后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
【小题2】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小题3】该表反应了该区

【小题1】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
A.回校上学的大学生为主 | B.来杭州找工作的外地农民工为主 |
C.旅游后回家的居民为主 | D.以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为主 |
A.该区旅游人口增多 | 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
C.该区就业环境改善 | 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
A.产业结构完成优化升级 | B.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 |
C.就业人口性别比协调 | D.低技能流动人口比重大 |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国人口变化情况数据表。
材料二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2005开始到2030年的25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25年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

材料三 2005年,中国出生婴儿平均男女比例118∶100。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16.9,这也意味着未来的20年内,平均每年处于结婚年龄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120万人左右。
(1)目前D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型,A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_型。
(2)C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国人口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国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4)目前我国性别比严重失调,为平衡性别比,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 五国人口变化情况数据表。
国家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A | 1.5 | 0.6 |
B | 2.9 | 1.0 |
C | 4.3 | 1.3 |
D | 2.9 | 0.8 |
E | 0.98 | 1.09 |
材料二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2005开始到2030年的25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25年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

材料三 2005年,中国出生婴儿平均男女比例118∶100。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16.9,这也意味着未来的20年内,平均每年处于结婚年龄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120万人左右。
(1)目前D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型,A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_型。
(2)C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国人口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国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4)目前我国性别比严重失调,为平衡性别比,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