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 B.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 D.总人口减少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口约30%来自安徽省,大大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

(1)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2)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口约30%来自安徽省,大大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

(1)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2)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存在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①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②国家统一安排迁移 ③国家政策允许
④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 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就业机会的地区差异
①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②国家统一安排迁移 ③国家政策允许
④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 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就业机会的地区差异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下表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回答问题。
【小题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传统型的是( )
【小题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小题3】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
国家 | 甲 | 乙 | 丙 | 丁 |
人口出生率(%) | 2.9 | 2.6 | 2.4 | 1.3 |
人口死亡率(%) | 2.3 | 2.2 | 1.0 | 1.1 |
人口增长率(%) | 0.6 | 0.4 | 1.4 | 0.2 |
人口迁移率(%) | -0.2 | -0.1 | 0.1 | 0.2 |
【小题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传统型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某城市A~E各地区200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E的各城区中,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人口总数下降最大的是______;该城市人口迁移的方向表明该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中____________阶段,造成这种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从自然增长率看该城市人口增长的模式是____________模式,说出其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原因?
(3)下图中1、2、3、4四条曲线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__曲线。

(1)在A—E的各城区中,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人口总数下降最大的是______;该城市人口迁移的方向表明该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中____________阶段,造成这种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从自然增长率看该城市人口增长的模式是____________模式,说出其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原因?
(3)下图中1、2、3、4四条曲线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__曲线。

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总数突破70亿大关,联合国指定该日为“世界70亿人口日”,这向全世界敲响了人口警钟,也引起了各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忧虑。读下表,完成第下列各题。

【小题1】2000~2010年间,关于中、美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2000~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特点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小题1】2000~2010年间,关于中、美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口增长率高于美国 |
B.中、美两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相同 |
C.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美国 |
D.两国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都很高,劳动力都很富余 |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
C.相对于美国,我国老龄化水平还很低,老龄化的压力还不大 |
D.劳动力充足,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地区 | 年生物量(万吨) | 可承载人口(万) |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k㎡) |
东北地区 | 105100 | 23000 | 229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88600 | 22000 | 395 |
台湾岛、海南岛 | 22400 | 5600 | 486 |
西北地区 | 85600 | 8500 | 32 |
青海、西藏 | 10000 | 1000 | 4 |
【小题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 B.自然资源 | C.开放程度 | D.消费水平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人口容量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读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各因素与迁入人口落户率的相关系数表高素质人才比=(迁入人口中的大学本科人数+研究生人数)/该地区总迁入人口数,完成下题。
类别 | 指标 | 省级行政区外迁入人口落户率 | 省级行政区内迁入人口落户率 |
市民化成本 | 市民化的公共成本 | -0.415 | 0.408 |
| 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率 | 0.280 | 0.243 |
产业吸引 | 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 | -0.197 | -0.114 |
| 城镇化率 | -0.633 | 0.451 |
生活吸引 | 一般人均预算支出 | -0.510 | -0.269 |
| 公共安全 | -0.548 | -0.237 |
社会福利 | 教育 | -0.562 | -0.371 |
医疗卫生 | -0.464 | -0.242 | |
迁入人口结构 | 高素质人才比 | 0.754 | -0.583 |
【小题1】据表判断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外迁入人口落户率影响最深刻的因素主要是( )
A.市民化成本 | B.产业吸引 | C.生活吸引 | D.社会福利 |
A.东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京沪地区 | D.西北地区 |
“候乌老人”指每到冬天,就由北方到南方过冬的老人。每年冬季,东北三省20多万老人到海南过冬,在三亚享受冬日暖阳。

简要分析东北三省众多的“候鸟老人”赴三亚过冬可能对三亚产生的影响。

简要分析东北三省众多的“候鸟老人”赴三亚过冬可能对三亚产生的影响。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