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a为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b为该市功能区分布图,假设该市功能区分布合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a图所示功能区反映在b图中最可能是
【小题2】伴随着该功能区人口迁移,将增加的功能配套最可能是

【小题1】a图所示功能区反映在b图中最可能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工厂 | B.养老院 |
C.大学 | D.中小学 |
下表为“湖南、广东两省人口增长表(单位:万人)”,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湖南省人口增长特点是
【小题2】与广东相比,造成湖南省人口增长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湖南省人口增长特点是
A.低速缓慢增长 | B.低速波动增长 |
C.高速先增后减 | D.高速先减后增 |
A.死亡率较高 | B.人口迁出较多 |
C.自然增长率较低 | D.出生率较低 |
人口合理容量( )
A.准确地说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目前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
B.简单地说,人口合理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
C.不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
D.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 |
根据下图回答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小题2】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 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小题3】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是那种模式( )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计划生育 | B.鼓励生育 |
C.采取移民政策 | D.鼓励人员出国 |
A.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 |
B.由“原始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 |
C.由“传统型”向“原始型”转变过 |
D.由“现代型”向“传统型”转变过程 |
80年代以后,中国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人口增长得到控制。下图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劳动人口增长率演变预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中信息推测可知

据图中信息推测可知
A.白独生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
B.19812015年间我国的劳动人口数量减少 |
C.建国以来劳动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一致 |
D.我国人口数量预计在20362040年间达到最大值 |
下图是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未来30年,我国人口发展将可能导致()
【小题2】为应对我国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口前采取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小题1】未来30年,我国人口发展将可能导致()
A.人口死亡率较口前更低 |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
C.人口红利更加明显D电子装配业大量向我国转移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B.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
C.适当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 |
D.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
某省2013年人口总数2443万,城镇人口1452万(外来人口有520万),农村人口991万,下图为该省部分人口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特点为()
【小题2】该省农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高于城镇,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小题1】目前,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特点为()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B.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
A.人口政策 | B.医疗条件 |
C.人口流动 | D.经济水平 |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地可能是
【小题2】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500~2000米较1000~1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

【小题1】该山地可能是
A.阴山 | B.天山 | C.秦岭 | D.南岭 |
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 | B.气温高降水多 |
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 | D.矿产资源丰富 |
读我国X省人口部分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X省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表

【小题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模式为
【小题2】该省城镇和乡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差异显著,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X省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表

【小题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模式为
A.“高—高—低”模式 | B.“高—低—高”模式 |
C.“低—低—低”模式 | D.以上都不对 |
A.环境污染程度 | B.医疗卫生条件 |
C.人口迁移数量 | D.人口生育政策 |
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依次是

图中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依次是
A.苏丹、沙特阿拉伯、波兰、德国 | B.巴西、印度、德国、美国 |
C.印度、中国、日本、德国 | D.尼日利亚、印度、德国、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