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但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决定调整农业结构,压缩棉花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以核桃、红枣、葡萄为主的优质特色林果业。
读南疆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南疆种植棉花的最主要的优势自然条件为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 B.光照强,有灌溉水源 |
C.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 D.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
A.科技发展快 | B.地理位置优越 | C.市场需求大 | D.劳动力充足 |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下图为我国“2018年新能源汽车投资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布局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2)概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3)阐述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现实意义。

(1)简述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布局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2)概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3)阐述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现实意义。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小题2】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小题1】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 | B.b曲线 |
C.c曲线 | D.d曲线 |
A.住宅区 | B.工业区 |
C.商业区 | D.文化区 |
下图示意2000年、2010年我国劳动力流动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 东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B. 中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C. 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D. 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小题2】图中数据反映,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小 ④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小题3】促使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条件的差异 B. 教育水平的差异
C. 区域经济的差异 D. 居住环境的差异
A. 东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B. 中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C. 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D. 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小题2】图中数据反映,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小 ④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小题3】促使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条件的差异 B. 教育水平的差异
C. 区域经济的差异 D. 居住环境的差异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公里,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一段是“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下面两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左图)和实景照片。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港珠澳大桥选线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海底地质构造 | B.海水运动规律 |
C.两岸港口位置 | D.港澳人口总量 |
A.降低建设成本 | B.提高运行速度 |
C.预留海运通道 | D.避开台风威胁 |
①提升了珠江地区的通达度
②增加了深圳地区的影响力
③节约区域总体的运输费用
④改变了珠三角的交通格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人口和资源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这一时期我国耕地总数增加了,而人均耕地却减少了,主要原因是( )
【小题2】上表中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变化说明,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 )
年份 | 人口(亿) | 耕地(亿公顷) | 人均耕地(公顷/人) |
1750 | 2~2.5 | 0.6 | 0.3~0.24 |
1850 | 4.1 | 0.81 | 0.2 |
【小题1】这一时期我国耕地总数增加了,而人均耕地却减少了,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剧增 | B.自然灾害不断 | C.战乱频发 | D.土地兼并严重 |
A.只有发展人口,增加劳动力 | B.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
C.必须保持安定统一的国内环境 | D.只有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
据武汉市规划局、国土局介绍,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性楔形绿色生态廊道:①大东湖水系(道观河—涨渡湖—大东湖)、②武湖水系(木兰山—武湖—天兴洲)、③府河水系(巨龙湖—府河—金银湖)、④后官湖水系(九真山—索河—汉阳六湖)、⑤青菱湖水系(斧头湖—鲁湖—青菱湖)、⑥汤胡水系(梁子湖—龙泉山—汤逊湖)。
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打通这些廊道,将改善武汉市 ( )
A.主城区热岛效应 | B.主城区水上旅游状况 |
C.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 D.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
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②城市绿地面积增加 ③逆城市化 ④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⑤城市总人口数量增加 ⑥卫星城市增多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⑤⑥ | D.②④⑥ |
下图为“木桶效应”图,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的资源种类,则木桶的“短板”决定( )


A.环境合理人口容量的多少 | B.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 |
C.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多少 | D.环境合理承载力的大小 |
下列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B.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
C.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 |
D.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往往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不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