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A.地势低洼,曲流多 |
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
C.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畅 |
D.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对应下面字母所表示内容的排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
(2)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整体,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示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资源。
(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项洪涝灾害的历史纪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
上游_________;中下游________;

(1)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对应下面字母所表示内容的排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
A.土地肥力下降 | B.洪水灾害增多 | C.河道淤塞加快 | D.水土流失加剧 |
(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项洪涝灾害的历史纪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
上游_________;中下游__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宁夏石嘴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有“塞上煤城”之称。是宁夏的“工业长子”,也是中国资源(煤炭)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个缩影。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宁夏石嘴山只是一个百余人的荒僻小村。该市草场资源、硅石资源(主要用于太阳能光伏制造)丰富,近年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石化工和新型冶金、新能源(光伏产业)等产业集群。
材料三 下图为宁夏平原简图。

(1)分析贺兰山对宁夏平原气候的影响。
(2)指出石嘴山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每年4~5月份,流经宁夏平原的黄河河段易发生的灾害是?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一 宁夏石嘴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有“塞上煤城”之称。是宁夏的“工业长子”,也是中国资源(煤炭)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个缩影。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宁夏石嘴山只是一个百余人的荒僻小村。该市草场资源、硅石资源(主要用于太阳能光伏制造)丰富,近年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石化工和新型冶金、新能源(光伏产业)等产业集群。
材料三 下图为宁夏平原简图。

(1)分析贺兰山对宁夏平原气候的影响。
(2)指出石嘴山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每年4~5月份,流经宁夏平原的黄河河段易发生的灾害是?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 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长江经济带的 发展加入了生态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

(1)与川西高原相比,成都平原交通线路的形态呈_____分布,密度较_____。
(2)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 的比重迅速上升,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近年,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体现了_____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贵州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影响迁出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_____。
(3)若长江上游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当地_____,使甲地区河道_____,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特征。
(4)防治长江下游洪涝灾害需要在中上游实行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 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长江经济带的 发展加入了生态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

(1)与川西高原相比,成都平原交通线路的形态呈_____分布,密度较_____。
(2)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 的比重迅速上升,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近年,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体现了_____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贵州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影响迁出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_____。
(3)若长江上游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当地_____,使甲地区河道_____,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特征。
(4)防治长江下游洪涝灾害需要在中上游实行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要素,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概述景观图片从甲地到乙地再到丙地所呈现的地带性规律,并说明依据。
(2)图中丙地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试从气候、水文、植被三方面分析丙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3)图中乙地所示的黄土高原地区属干旱和半干早气候,暴雨多、强度大,加之土壤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材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暴雨的时间分布特征,并从生物措施分析其治理采取的主要策略。
(4)图中甲所示的太湖流域,洪涝是其最大的自然灾害,但该地区作为我国人口密集、生产力和国民财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淹不得也淹不起。从气候因素分析太湖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 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 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千旱、半干旱地区。
材料二:中国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

材料三:黄土高原的暴雨频数

(1)概述景观图片从甲地到乙地再到丙地所呈现的地带性规律,并说明依据。
(2)图中丙地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试从气候、水文、植被三方面分析丙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3)图中乙地所示的黄土高原地区属干旱和半干早气候,暴雨多、强度大,加之土壤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材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暴雨的时间分布特征,并从生物措施分析其治理采取的主要策略。
(4)图中甲所示的太湖流域,洪涝是其最大的自然灾害,但该地区作为我国人口密集、生产力和国民财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淹不得也淹不起。从气候因素分析太湖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
下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2)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 而形成的湖泊。 2018 年10月11日,西藏昌都(右图)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主河道被堵,形成堰塞湖。 2017年11月18日,这个地区曾发生过 6 级地震。
【小题1】左图中最易形成堰塞湖的是
A.a | B.b | C.c | D.d |
A.位于高原河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B.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
C.该地地震活动多发,地质结构不稳定 | D.该地气温较高,积雪融化 |
A.利用堰塞湖抬高水位,可大力开发水电 | B.堰塞湖可以改善河道航运条件 |
C.堰塞湖不会引发次生灾害 | D.堰塞湖对其下游居民有较大威胁 |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5年7月26日,位于哥伦比亚中部的鲁伊斯火山爆发,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云上升到数千米高空,该国当局预警附近居民要预防洪涝灾害。鲁伊斯火山海拔约5300米,山顶覆盖了超过200平方千米的冰川,历史上曾多次喷发。

(1)解释哥伦比亚多火山喷发的原因。
(2)分析鲁伊斯火山的山顶冰川分布面积大的原因。
(3)鲁伊斯火山喷发时易引发附近河流产生洪涝灾害,分析其原因。
2015年7月26日,位于哥伦比亚中部的鲁伊斯火山爆发,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云上升到数千米高空,该国当局预警附近居民要预防洪涝灾害。鲁伊斯火山海拔约5300米,山顶覆盖了超过200平方千米的冰川,历史上曾多次喷发。

(1)解释哥伦比亚多火山喷发的原因。
(2)分析鲁伊斯火山的山顶冰川分布面积大的原因。
(3)鲁伊斯火山喷发时易引发附近河流产生洪涝灾害,分析其原因。
(自然灾害)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堰塞湖是有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1)描述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2)简述堰塞湖对周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堰塞湖是有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1)描述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2)简述堰塞湖对周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读2010年6月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

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
A.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造成水灾 |
B.上中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泥沙淤塞严重 |
C.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增强 |
D.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