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倒沙入海”奇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 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
C.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 D.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
A.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 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
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 D.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 |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 D.自然景观的复杂性 |
南极“绿洲”不是树木花草之地,而是指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泰勒谷(77°S,163°E)是一个典型的南极“绿洲”。这里地层稳定,谷地边坡陡峭,呈“U”形,谷内布满褐色或黑色细碎的砂石。谷底的邦尼湖表面冻结着一层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含盐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水温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泰勒谷成为典型的南极“绿洲”,主要是因为谷内( )
A.常年干旱少雪 | B.气候温和湿润 | C.狭管效应显著 | D.地表砂石广布 |
A.谷底有裂隙与海洋相通 | B.入湖河流众多 | C.冰层厚,不断结冰升华 | D.湖面蒸发过大 |
A.地热资源丰富 | B.冰层厚,下层湖水盐度高 | C.太阳辐射强烈 | D.大气逆辐射强 |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____;土壤有机质含量________;植被________。
(2)用整体性原理,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人为原因。
(3)结合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下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推测海南热带云雾林水汽的主要是
A.东南季风 | B.西南季风 |
C.盛行西风 | D.东北信风 |
A.热量不足 | B.土壤贫瘠 |
C.地质灾害多 | D.风力强劲 |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

(1)说明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现在相比,在青藏高原的隆起前,下列西北地区地理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大 | B.气候的海洋性强 |
C.河湖水量增加 | D.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
A.风力作用增强 | B.流水作用增强 |
C.冰川作用增强 | D.变质作用增强 |
兴凯湖是中俄边界上的湖泊,由大小两湖组成,仅涨水时相通。两湖之间有宽约1千米的天然沙坝(沙坝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在特定时间,该区域常见“大湖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的奇特现象。
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出现“大湖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奇特现象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2月左右 | B.4~5月左右 |
C.7~8月左右 | D.9~10月左右 |
A.注入大湖的水量大,输入小湖的泥沙多 |
B.沙坝夏季的增长速度小于冬季 |
C.环小湖多沼泽和植被,风浪较小温柔恬静 |
D.大湖水深因冬季风波浪滔天 |
青藏高原地区湖泊分布众多,色林错湖便是其中之一,色林错湖泊属于构造湖。色林错湖所处的盆地南北两缘新构造发育,盆地随青藏高原的隆升而抬升。随着时间的发展,盆地内大湖缩小,且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逐渐发育成现代湖泊分散分布的格局。
阅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色林错湖说法正确的是
A.色林错湖分散布局的原因是受板块上升隆起,将大湖分割而成 |
B.色林错湖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流量季节变化大 |
C.色林错为淡水湖,冬季结冰期时间长 |
D.色林错湖地区年温差大,昼夜温差大 |
A.湖泊面积增大后,植被覆盖率下降 |
B.湖泊面积增大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造成的 |
C.湖泊面积增大,导致色林错湖泊流域面积增大 |
D.湖泊面积增大主要是农业灌溉等人类活动用水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