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下表为降水量在60mm/30分钟时,“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读表回答题。
植被覆盖率
(%)
径流量
(mm/30分钟)
入渗量
(mm/30分钟)
产沙总量
(g)
减流效益
(%)
减沙效益
(%)
100
9.77
50.23
0.85
80.78
99.30
85
20.46
39.54
1.52
59.75
98.77
70
27.31
32.69
4.34
46.27
96.48
60
38.24
21.76
24.11
24.77
80.41
40
41.91
18.09
57.29
17.53
53.45
20
42.44
17.56
88.75
16.51
27.89
0
50.83
9.17
123.07
0
0
 
【小题1】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
B.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
C.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
D.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
【小题2】在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条件下,同时对减流减沙效益影响均较大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范圈是()
A.20%~40%B.40%~60%C.60%~70%D.70%~85%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舟曲境内多高山深谷,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半山河川地带温暖湿润。海拔在1173至4505米之间,年均气温12.7摄氏度,年降水量400毫米至900毫米。

(1)图中A-B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区,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为________。请简要分析该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根据图中的等干燥度线分布状况,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3)图示地区农业生产较具特色,如西宁地区地处湟水谷地,主要发展________农业;武威所处的河西走廊,主要发展________农业。
(4)请简要分析舟曲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6分)阅读材料,完成回答。
材料一:大高加索山脉很多山峰都很高大,许多山峰的绝对高度超过了海拔5000米,主峰海拔5642米,山上气候寒冷,终年积雪。大高加索山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1200米以下为阔叶林;1200~2200米为针叶林;2200~3000米为亚高山和高山草甸;2600~3500米为高山苔原;3000~3500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
材料二:高加索地区局部图

(1)甲乙两地1月均温相差明显,其中甲约6℃,乙约0℃。简析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和图分析该地河流广布的自然原因。(8分)
(3)简析图示区域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6分)
(4)简析高加索地区发展冶金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6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是未完全分解的有机残体(主要是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起来的物质。主要形成于沼泽地区。泥炭的发育,取决于沼泽植物的生长量和残体的分解量。现代沼泽地仍在积累着的泥炭,叫裸露泥炭,读我国裸露泥炭分布(图1)和某地不同类型植物分解率随时间变化(图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裸露泥炭的集中分布区,其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地方,导致泥炭积累多
B.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物质生成多,晚上呼吸作用弱,有助泥炭形成
C. 地势较低,以致沼泽分布众多,形成泥炭最佳生成环境
D. 气温较低,残体分解量少,积累较多
【小题2】泥炭具有多种用途,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某地准备某种植物进行泥炭生产试验。从总体上说,该地种植何种植物效益最好
A. 芦苇     B. 青苔草 C. 沿阶草 D. 牵牛花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诗反映了( )
A.岩石圈物质循环B.能量交换C.生物循环D.大气循环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2)从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
(3)黄河下游地区的土壤盐渍化现象,旱年和涝年比较,哪种年份盐渍化在这里表现较严重?分析其主要原因。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
C.人类活动D.下垫面状况
【小题2】图示各要素及地理环境的演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复杂性
C.整体性D.稳定性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根据该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上图,分析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3)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土壤、地貌、气候、植被、水文)是如何变化的。
(4)淤地坝是指在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建筑物,修建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的有效方法,简要说明建淤地坝的积极意义。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   :B   。(2分)
(2)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
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 。(2分)
(3)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3分)
(4)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厄尔尼诺”现象表明,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制约,彼此孤立的。
当前题号:10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