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雪线高度4km纬度上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是
【小题2】赤道地区雪线较25°S上雪线低,是因为赤道上

【小题1】雪线高度4km纬度上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是
A.10℃ 120cm | B.10℃ 60cm |
C.18℃ 120cm | D.23℃ 30cm |
A.年平均气温高 | B.年降水量大 |
C.太阳辐射量大 | D.海拔高度低 |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图形成原因及意义?(10分)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形图(左图)和嫩江流域示意图(右图)。

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和谷物单产(图)比较。

材料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8分)
(3)比较嫩江干流东西两侧的支流水系特征的差异。(6分)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形图(左图)和嫩江流域示意图(右图)。

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和谷物单产(图)比较。

材料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8分)
(3)比较嫩江干流东西两侧的支流水系特征的差异。(6分)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左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右图)


材料二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该地地形崎岖,可作天然屏障。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一直耕种至今。
(1)分析古印加文明源地分布于秘鲁山区的原因。(6分)
(2)比较a、b两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并说明原因。(8分)
(3)简要分析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梯田为主,用石块垒成的原因。(4分)
(4)图中安第斯山区农民仍沿用原始的耕种方式,粮食不能自给,试分析该地区粮食生产存在的不利条件。(6分)
材料一 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左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右图)


材料二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该地地形崎岖,可作天然屏障。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一直耕种至今。
(1)分析古印加文明源地分布于秘鲁山区的原因。(6分)
(2)比较a、b两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并说明原因。(8分)
(3)简要分析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梯田为主,用石块垒成的原因。(4分)
(4)图中安第斯山区农民仍沿用原始的耕种方式,粮食不能自给,试分析该地区粮食生产存在的不利条件。(6分)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表示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小题2】四条曲线在25°附近可能出现的自然景观是()

【小题1】表示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①曲线 | B.②曲线 |
C.③曲线 | D.④曲线 |
A.热带草原 | B.热带沙漠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4月27日,中国福建蓝天救援队19名队员赴尼泊尔灾区,并携带着北斗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前往一线救援。队员携带的“北斗RD”手持机,只需长按“一键救援”按键3秒,监控台立刻就能响起警报声,同时监控台的大屏幕上会显现报警地点的细致定位,并迅速检索出在报警地点周围的应急资源配备状况,以便指导救援。下图为尼泊尔地形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国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该救援队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小题3】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是

【小题1】下列关于该国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低,各地均温都在0℃以上 |
B.多高山地区,没有平原 |
C.河流短小,水流平缓 |
D.北部高山垂直自然带复杂 |
A.GPS、RS | B.GIS、GPS |
C.GIS、RS | D.GPS、GIS、RS |
A.海啸 | B.暴雨 |
C.崩塌 | D.洪灾 |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小题1】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对比正确的是
【小题2】南坡永久冰雪带下限位置海拔比北坡低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对比正确的是
A.南北坡都有森林带 | B.南北坡都有高山草原带 |
C.南坡比北坡自然带数目多 | D.北坡基带是高山针叶林带 |
A.南坡是向阳坡,气温高 | B.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
C.南坡山坡相对高度大 | D.南坡纬度低 |
古诗云:“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地理学的角度看,这首诗描述的是
【小题2】上题所述的分异规律,其分异基础是
【小题3】以下地形能明显体现材料所述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小题1】从地理学的角度看,这首诗描述的是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C.垂直分异规律 | D.地方性分异规律 |
A.光照 | B.热量 |
C.水分 | D.热量和水分 |
A.平原 | B.盆地内部 |
C.高原边缘 | D.低矮丘陵 |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4)题。(20分)
材料:下图为中国局部区域图,阴影部分为“西三角经济区”,重庆、成都与西安三个大城市成为该经济区的重心。下表为2007年上海市、重庆市的统计资料。


(1)与A河相比,B河在河流水文上的显著特征有 、 、 、 。(4分)
(2)从区域发展阶段来看,“西三角”地区处于 阶段,该阶段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
的转移方向是 。(2分)
(3)与“长三角”比较,简析“西三角”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6分)
(4)依据表格材料,说出重庆成为“西三角”重心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材料:下图为中国局部区域图,阴影部分为“西三角经济区”,重庆、成都与西安三个大城市成为该经济区的重心。下表为2007年上海市、重庆市的统计资料。


(1)与A河相比,B河在河流水文上的显著特征有 、 、 、 。(4分)
(2)从区域发展阶段来看,“西三角”地区处于 阶段,该阶段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
的转移方向是 。(2分)
(3)与“长三角”比较,简析“西三角”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6分)
(4)依据表格材料,说出重庆成为“西三角”重心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读下图(我国32°N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地形区没有包括:
【小题2】对图示信息所反映的我国相关自然地理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所示地形区没有包括:
A.四川盆地 | B.横断山区 |
C.东海大陆架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各大河流向东流入太平洋 |
B.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富集 |
C.图中地形区包含了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和最贫乏的地区 |
D.我国地势走向,有利于夏季风深入陆地,增加降水 |
(9分)读下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 _(A: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4)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东岸为 ;在亚欧大陆西岸为 。
(5)自然带④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判断理由是 。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 _(A: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4)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东岸为 ;在亚欧大陆西岸为 。
(5)自然带④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判断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