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9分)读下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
_
(A: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4)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东岸为
;在亚欧大陆西岸为
。
(5)自然带④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判断理由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5-08-07 05:27: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形成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水分
B.热量
C.地貌
D.海陆差异
同类题2
西秦武力消灭六国,实施暴政,中原移民开始大批南下,有了 “东方犹太人”之称的客家人。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季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小题2】客家人的先祖在南迁过程中,生活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叙述不可能的是
A.餐桌上的面食越来越多
B.身上的衣服越来越薄
C.食物的保存越来越难
D.民居的防御功能越来越明显
同类题3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沿经线、纬线的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自然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分异规律。
(2)乙图中A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C→B→A自然带分异现象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
(3)试分析乙图中C地冬季降雪多的原因。
(4)B山脉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两例。
同类题4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小题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小题3】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 ②海拔高度低 ③处于阴坡 ④处于背风坡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同类题5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乙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A.3100 m
B.3300 m
C.3700 m
D.3900 m
【小题2】关于同一山地自然带在甲坡和乙坡的分布,正确的是
A.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高于乙坡,雪线高于乙坡
B.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低于乙坡,雪线高于乙坡
C.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低于乙坡,雪线低于乙坡
D.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高于乙坡,雪线低于乙坡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