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马可波罗的东行之旅大大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读“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A中D处自然带名称是 ,C处气候类型为 ,对应图B中的 ,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4分)
(2)图C中①②③分别是沿东行线路依次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该线路对应图A中的(C-E-D或A-B-C),这种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沿途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差异。(3分)
(3)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方式,图A中B处土地不断退化,导致该地 、 等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3分)

(1)图A中D处自然带名称是 ,C处气候类型为 ,对应图B中的 ,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4分)
(2)图C中①②③分别是沿东行线路依次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该线路对应图A中的(C-E-D或A-B-C),这种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沿途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差异。(3分)
(3)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方式,图A中B处土地不断退化,导致该地 、 等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3分)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④区域对应的自然带是

【小题1】下列关于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现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C.植被由荒漠、草原、森林逐渐过渡 |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热量 |
A.温带草原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12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玛瑙斯气候统计图。

(1)字母A所代表的自然带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 、 。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 、 。(4分)
(2)分析玛瑙斯8、9、10月的气温特征。(4分)
(3)指出安第斯山脉与亚马逊平原的矿产资源差异。(4分)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玛瑙斯气候统计图。

(1)字母A所代表的自然带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 、 。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 、 。(4分)
(2)分析玛瑙斯8、9、10月的气温特征。(4分)
(3)指出安第斯山脉与亚马逊平原的矿产资源差异。(4分)
(26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26日,兰州铁路局开通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兰新高铁全线地质最复杂、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全长1776公里,共设31个车站。
材料二:图甲为兰新高铁过站线路图,图乙为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

材料三:从西宁到武威要拐一个90°的角,让设计院的工程师觉得很不方便,绕路。到张掖的话拐的是钝角,是约120°——145°。且从西宁到武威的祁连山地质条件差,坡道斗,弯道的曲线半径小,隧道又多,不符合建设要求;而西宁到张掖穿越祁连山的地质条件相对来说好一些……
(1)列举祁连山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6分)
(2)材料二图乙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6分)
(3)兰新髙铁与兰新铁路线路不完全重合,试说明高铁经过西宁到张掖,而没途经武威的原因。(6分)
(4)试评价兰新高铁对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8分)
材料一:2014年12月26日,兰州铁路局开通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兰新高铁全线地质最复杂、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全长1776公里,共设31个车站。
材料二:图甲为兰新高铁过站线路图,图乙为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

材料三:从西宁到武威要拐一个90°的角,让设计院的工程师觉得很不方便,绕路。到张掖的话拐的是钝角,是约120°——145°。且从西宁到武威的祁连山地质条件差,坡道斗,弯道的曲线半径小,隧道又多,不符合建设要求;而西宁到张掖穿越祁连山的地质条件相对来说好一些……
(1)列举祁连山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6分)
(2)材料二图乙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6分)
(3)兰新髙铁与兰新铁路线路不完全重合,试说明高铁经过西宁到张掖,而没途经武威的原因。(6分)
(4)试评价兰新高铁对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8分)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小题2】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小题1】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加剧 | B.泥石流频发 |
C.土地沙漠化 | D.河流含沙量增大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单位:m)。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高山林线的海拔高度变化呈现
【小题2】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该地区高山林线的海拔高度变化呈现
A.垂直分异规律 |
B.地方性分异规律 |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
A.地形 | B.热量 |
C.水分 | D.光照 |
[选修2--海洋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示意科隆群岛位置及环境。科隆群岛地貌独特,地势复杂,小气候多样,海陆生物多样独特,冷暖流在此交汇,被人们称为“最后的伊甸园”。群岛每年以数厘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
(1)简述科隆群岛的形成与移动的原因。
(2)据材料说明群岛及海域开发利用的方向。

图示意科隆群岛位置及环境。科隆群岛地貌独特,地势复杂,小气候多样,海陆生物多样独特,冷暖流在此交汇,被人们称为“最后的伊甸园”。群岛每年以数厘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
(1)简述科隆群岛的形成与移动的原因。
(2)据材料说明群岛及海域开发利用的方向。
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气候。
(2)H为 带,而同纬度的E却为 带。
(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
(4)C—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在 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气候。
(2)H为 带,而同纬度的E却为 带。
(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
(4)C—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在 地区表现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