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山降水量随高度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名称和山麓所处自然带最可能属于()
A.燕山山脉、森林一草原带
B.秦岭山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南岭山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天山山脉、温带荒漠带
【小题2】关于该山年降水量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300mm降水量线在南坡分布的高度小于北坡
B.降水量最高值出现在大约海拔3800m的高山上
C.降水量最高值出现在大约海拔1700m的高山上
D.该山山顶没有降水
【小题3】下列有关该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雪线高度北坡高于南坡
B.该山湿润的水汽来自太平洋和北冰洋
C.该山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D.该山北坡2000m处降水高达500mm以上,被称为世界干旱地区的“湿岛”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甲为天山,乙为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说出D坡的坡向(南坡或北坡)及其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6分)
(2)分析B坡雪线较低的原因(4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其原因是河口
A.位于寒暖流交汇处B.河水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C.有上升流D.水温高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明长城采用了不同的构筑方法:长城的西半段全部用夯土筑成;东半段曲折延伸,外部用砖石砌成,内部夯土。据此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长城没有跨越的自然带是
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
C.温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
【小题2】长城东西两段构筑方法不同的原因是
A.东半段是平原,西半段是戈壁
B.东半段降水多,西半段降水少
C.东半段人口少,西半段人口多
D.东半段地势平坦,西半段地势复杂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甲类似的是
A.巴西高原B.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C.华北地区D.江南丘陵
【小题2】最能体现①~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诗词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
C.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
D.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①处自然带形成无关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东南信风带影响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D.山地迎风坡
【小题2】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值)。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海拔B.降水C.冰川D.土壤
【小题2】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受夏季风影响武夷山脉东坡夏季气温低于西坡
B.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图示地区春雨绵绵
C.武夷山脉出现的垂直自然带谱比台湾山脉复杂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台湾岛
【小题2】改革开放以来,M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主要是
A.临近港澳台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B.乡镇企业环境污染小,建设成本低
C.与发达地区相比劳动力丰富廉价,且素质高
D.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迁入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4分)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19世纪中期
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克兰土壤和植被分布图

材料二卢茨克、基洛夫格勒、格尼切斯克三地多年月平均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统计

(1)从延伸和更替的角度,归纳乌克兰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8分)
(2)依据材料分析乌克兰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简述该地区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地
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3)第聂伯河是东欧通航条件较好的河流之一,简析其原因。(6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