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下图阴影部分示意纳米布沙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沿岸海雾浓重、多而不散,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热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B.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明显
C.海洋水汽较多,易凝结成雾D.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
【小题2】从适应环境角度考虑,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主要原因是
①该地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红泥可抵御烈日暴晒
②该地海雾浓重,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能抵御夜晚低温
③该地植被少,红泥颜色与环境相近,能起到隐蔽作用,抵御野兽袭击
④该地气温高,多蚊虫滋生,红泥可防止蚊虫叮咬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NDVI又称归一化植被指数,在遥感影像中主要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和植被覆盖度等,-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云、水、雪等,对可见光高反射;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下图为渭河流域NDVI及各气象要素年际变化趋势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渭河流域NDVI指数变化说明
A.流域内降水量逐年增多B.流域内气温波动上升
C.干流洪峰期逐年提前D.地表径流速度有所减缓
【小题2】根据NDVI指数变化趋势,预测渭河未来几年内
A.含沙量呈减少趋势B.汛期水量逐渐增多
C.季节变化越来越明显D.地表下渗量减少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城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253平方公里,创造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材料二  布齐分利用地区光照资潭克足的优,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一一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
(2)分析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日较差大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小题2】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A.温带草原B.温带荒漠C.寒带苔原D.热带草原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比干冷地区快
B.湿热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C.冷湿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多
D.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实现。
(3)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________ ;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四川盆地的有些地方,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这说明四川盆地紫色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时间
C.生物D.成土母质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 (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下图为我国某山脉4-10月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统计示意图.

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该山脉可能为
A.天山B.阴山C.秦岭D.南岭
【小题2】该山脉29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下降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B.水分C.光照D.热量
【小题3】图中甲处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相似B.人类活动相似
C.植被类型相似D.地形地势相似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8年8月,中国与喀麦隆正式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读喀麦隆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喀麦隆位于非洲中部,西南濒临几内亚湾,北接非洲著名的内陆淡水湖乍得湖,是中部非洲地区重要的农业国,全国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15%,农业中经济作物优势明显,是外汇收入的主要。该国传统的水稻种植区位于北部地势低平的沙里-洛贡河流域,由于农业生产比较落后,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来提升稻米产量,但缺乏优良水稻品种,仍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材料二:近年来,喀麦隆与我国合作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我国农业技术人员选择喀麦隆海拔相对略高的中部高原地区(图中“甲”处)进行杂交水稻的试验示范、种植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描述喀麦隆年降水量的变化,说出该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
(2)喀麦隆西南部为其优势经济作物产区判断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其成为主要外汇的原因。
(3)分析喀麦隆传统水稻种植区面积不断扩大对周围地区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4)我国技术人员选择甲地区推广杂交水稻,与北部传统种植区相比,简述这里种植水稻的优势区位条件。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候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返青期指作物幼苗生育停滞后,开始恢复到达到一定程度(半数以上长出部分达到1~2厘米)的时间段,枯黄期指作物幼苗开始枯萎到返青之后的时间段,二者属于植物物候的重要指标,植物物候对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极其敏感,研究植物物候变化对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高寒植物物候分布与海拔存在密切关系,近几十年来,其生态区中的东北部祁连山地针叶林、草原区和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的植物返青期和枯黄期物候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下图)。


(1)描述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植物返青期和枯黄期变化趋势的特点。
(2)确定东北部祁连山地针叶林、草原区植物返青期变化趋势出现转折的海拔高度,并推测植物返青期变化的原因。
(3)对比分析东北部祁连山地针叶林、草原区与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植物枯黄期变化趋势的异同点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4)说明研究植物物候对于我国青藏高寒区的地理意义。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