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呈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24°N~30°N),由于山体对当地盛行季风的影响,发育了不同的山地垂直带谱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基于水分驱动的坡向效应,同一山体的东、西坡往往具有不同的基带和带谱结构,相同类型的带谱出现的海拔和分布范围也不相同。
横断山区基带类型及其在东西坡的分布范围:
【小题1】横断山区分布亚热带稀疏灌丛带的原因是
A.海拔高气温较低,属高山草甸 | B.纬度低蒸发旺盛,水分缺乏 |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 D.地处背风坡,形成干热河谷 |
A.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热量充足 | B.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湿润多雨 |
C.西坡纬度相对较低,气温高 | D.西坡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
2019年国庆节期间热播电影《攀登者》展示了登山健儿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的精神,从中我们也可以学到一些的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基本知识,每年的五月是最适合登山的窗口期,适合的登顶线路有两条,一是从南坡尼泊尔一侧登顶,二是从北坡西藏一侧登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从南坡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海拔1400米)攀登珠峰的登山客不可能看到的自然带是
A.常绿硬叶林带 | B.落叶阔叶林带 | C.高山针叶林带 | D.高山灌木林带 |
A.太阳高度大,气温较高 | B.白昼时段长,用时充足 |
C.季风转向期,风雪较少 | D.冰雪消融多,线路安全 |

【小题1】对图示农牧界线演变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从低纬向高纬 ②从内陆向沿海 ③从东南向西北 ④从荒漠到草原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东部荒漠化严重 | B.人口压力增大 |
C.西部大开发战略 | D.全球气候变暖 |
材料一 下图为四川省西部地形及周边略图。
材料二 右上图为澜沧江某河段的白水运动图。白水(形容激流卷起清澈的白浪的形象说法)运动指在有波浪白滩的江河中漂流。横断山区江河尤其是怒江,是世界白水运动的天堂,每年旱季(10月~次年5月),尤其10~11月是最佳月份。金沙江在大量水电大坝修建后白水河段大为减少。
材料三 溜索被称为“空中渡口”,曾经一度是金沙江中游峡谷两岸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方式。2018年7月随着溜索改桥,金沙江上最后一座溜索(右下图)退出历史舞台。
材料四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处“藏彝文化走廊”腹地,是一座移民城市。海拔937~4195 m,日照时间长,年均温19~21℃,最冷月均温在11℃以上。攀枝花率先提出“康养”(健康与养老服务)理念,大力发展“康养+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曾经的“百里钢城”正向“阳光花城”转型,目前正在抢抓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机遇。2017年,从外地入攀过冬的“候鸟老人”达15万人次。
(1)从水文角度分别分析怒江开展白水运动的最佳月份为10~11月,以及金沙江白水河段大为减少的主要原因。(2)从地形与天气角度分析攀枝花干热河谷光照、热量充足的原因。
(3)历史上金沙江溜索成为河谷两岸的主要交通方式,说明其形成原因。
那曲地处西藏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曾是我国唯一没有树木生长的城市,栽种的树木常因“生理性失水(根系吸水困难)”而死亡。我国Y企业致力于生态建设,曾成功对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进行生态修复。2016年,该企业与那曲政府合作,采用多项技术,仅一年多就实现树木种植成活。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那曲人工栽种的树木易出现“生理性失水”,主要是因为该地
A.地处高原,光照强 | B.海拔高,空气稀薄 |
C.气候寒冷,地温低 | D.降水少,蒸发旺盛 |
A.高寒缺氧 | B.昼夜温差大 | C.风力强劲 | D.紫外线强烈 |
A.日光温室育苗技术 | B.防紫外线遮阳喷雾技术 |
C.特制肥桶保水技术 | D.风光互补土壤增温技术 |
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季为4-10月。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3-9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注:地膜覆盖选用厚度为0.08mm的黑色、白色透明塑料膜;生草覆盖指的是人工种植特定的草类来覆盖土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地膜覆盖相比,7-9月该果园生草覆盖下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
A.土壤蒸发较多 | B.草类生长耗水 |
C.径流流失较多 | D.果树生长繁盛 |
A.白天高 | B.日较差小 |
C.夜晚高 | D.日较差大 |
A.黑膜覆盖区 | B.白膜覆盖区 |
C.生草覆盖区 | D.清耕区 |
林线(狭义)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一般而言,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国环境的影响大,其基面气温等地理要素与相同海拔自由大气差异大。研究表明,山体基面高度和面积与山体效应强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下图为38°N某山地地区理想状态下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剖面图,区域内的山体效应较明显,内部与东西侧的林线高度差异较大。
(2)该山脉在38°N附近西侧沿海地区的树叶具有叶片不大或呈尖刺状且坚硬、常有茸毛的特征。分析形成其特征的原因。
(3)推测林线在图示区域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小题1】依图示信息可推断,岩石的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应是()
A.a | B.b | C.f | D.g |
①断层 ②地垒 ③地堑 ④背斜 ⑤向斜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⑤ | D.①④⑤ |
A.森林覆盖的地区没有枯枝落叶 | B.草原地区有机质分解的速度快 |
C.森林提供的有机质主要在根系 | D.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于近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