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丁自然带分布特征的形成因素主要是( )
【小题2】有关①、②两地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甲~丁自然带分布特征的形成因素主要是( )
A.洋流、大陆轮廓 | B.热量、地形 |
C.地形、大陆轮廓 | D.热量、洋流 |
A.①、②西侧山麓自然带相同 | B.①、②雪线高度不同 |
C.②自然带谱较①处复杂 | D.①、②东侧自然带相同 |
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①甲为荒漠
②丙为热带雨林
③丁为针叶林
④戊为阔叶林
【小题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
①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②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③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④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小题1】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①甲为荒漠
②丙为热带雨林
③丁为针叶林
④戊为阔叶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②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③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④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读安第斯山脉中段30°S-35°S(阿根廷)哺乳动物丰度与环境关系图,回答下列小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该地区哺乳动物丰度
【小题2】推测该地区海拔1500米处哺乳动物丰度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小题3】该地区气候类型为

【小题1】据图判断该地区哺乳动物丰度
A.与年平均降水量正相关 | B.与最冷月平均气温正相关 |
C.与坡度正相关 | D.与海拔负相关 |
A.气温较高 | B.坡度较小 |
C.降水较多 | D.蒸发量较大 |
A.热带沙漠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
C.温带大陆性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小题2】此图可以说明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质

【小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O2④CO2 |
B.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CO2④O2 |
C.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CO2 ④O2 |
D.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O2④CO2 |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质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东北部分地区气温距平状况图反映当地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大部分地区偏低2—4℃);气温偏低状况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增大;西部平原气温偏低最大(>4℃)。而同一时期当地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是: 。
(2)2014年春温上升后,当地部分地区出现较严重的内涝,据图说出图中最易发生内涝的区域并分析这些区域当年出现内涝的原因。
(3)根据我国东北地区热量条件(温度带)、作物熟制、农业地域类型和主产粮食作物种类,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气温降水如此“距平”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地理学上常用“距平”来反映某一时段某地理要素的实测值偏离同期历史均值的程度。“距平”为正值表示该时段这个地理要素比当地同期多年平均值偏高或偏多,负值则反之。下列左右两图分别反映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气温距平状况和降水距平百分比状况。

(1)东北部分地区气温距平状况图反映当地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大部分地区偏低2—4℃);气温偏低状况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增大;西部平原气温偏低最大(>4℃)。而同一时期当地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是: 。
(2)2014年春温上升后,当地部分地区出现较严重的内涝,据图说出图中最易发生内涝的区域并分析这些区域当年出现内涝的原因。
(3)根据我国东北地区热量条件(温度带)、作物熟制、农业地域类型和主产粮食作物种类,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气温降水如此“距平”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下图为地球6亿年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工业革命期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小题2】代表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的是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
B.频繁的火山爆发 |
C.生物的呼吸作用 |
D.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图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常绿阔叶林 | B.落叶阔叶林 | C.常绿硬叶林 | D.针叶林 |
A.气温 | B.降水 | C.光照 | D.土壤 |
下图中的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的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 B.热带草原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A.海拔高 | B.种源丰富 |
C.火山灰深厚 | D.光照充足 |
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图示传统民居建筑体现

【小题1】图示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下沉式窑院—黄土直立性强 | B.②房屋高架一台风海啸多发 |
C.③墙厚窗小一冬季温和多雨 | D.④顶尖坡陡—特大暴雨频繁 |
A.环境制约人类生活 | B.人类活动改变环境 |
C.人类对环境的适应 | D.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