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对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小题1】对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地理位置相同 | B.两地白昼时间相近 |
C.两地水热条件相似 | D.两地自然带相同 |
A.太阳辐射 | B.地面状况 | C.大气环流 | D.洋流 |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厦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简要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2)简述该地区大力发展风电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下图)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接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3)从当地气候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条件。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厦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简要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2)简述该地区大力发展风电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下图)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接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3)从当地气候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条件。
下图为“不同年份唐古拉山中段不同坡向冰川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唐古拉山东北向冰川缩率最为明显 | B.唐古拉山冰川形态呈现为七边形分布 |
C.唐古拉山冰川重心仍分布于偏北方向 | D.唐古拉山冰川退缩量西向大于东向 |
A.南向与西南向受西南季风影响,冰川退缩率最小 |
B.北向与东北向因降水时空变化,冰川退缩率明显 |
C.南北向冰川面积差异主要取决于是否处于迎风坡 |
D.各个坡向的冰川面积均有退缩主要由于气候变暖 |
垫状植物是分布于高寒区的一种特殊植物,贴伏于地面,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死亡,并加速其叶子枯萎。下图示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植物地上部分投影的面积点地面的比率)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小题2】与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盖度区相比,该山坡4500-4750米处

【小题1】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A.高山草甸 | B.高寒荒漠 | C.高山针叶林 | D.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
A.大气温度较低 | B.大气降水较多 | C.地面光照差 | D.草地退化严重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指出沿途依次见到的自然景观类型及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哪些?
(3)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指出温哥华所属的属气候类型及其降水较多的原因。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指出沿途依次见到的自然景观类型及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哪些?
(3)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指出温哥华所属的属气候类型及其降水较多的原因。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植被最可能是( )
【小题2】图示自然植被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可能分布于( )

【小题1】甲植被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 B.热带草原 |
C.常绿阔叶林 | D.常绿硬叶林 |
A.大陆东岸 | B.大陆西岸 |
C.中纬度地区 | D.低纬度地区 |
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乙地的地带性植被为( )
【小题2】甲地1月气温高于乙地,其原因是甲地( )
【小题3】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地点 | 项目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甲 | 气温/℃ | 13.2 | 11.3 | 6.3 | 8.1 | 10.2 |
降水/mm | 161 | 339 | 509 | 232 | 3 860 | |
乙 | 气温/℃ | 4.8 | 9.2 | 16.1 | 12.2 | 11.1 |
降水/mm | 164 | 84 | 95 | 140 | 1 260 |
【小题1】乙地的地带性植被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温带落叶阔叶林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温带草原 |
A.纬度和海拔更低 |
B.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 |
C.沿岸暖流影响大 |
D.该纬度地带海洋面积更大 |
A.地形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海陆位置 |
(题文)读如下所示的南美洲部分区域图,回答问题。

图中②③④反映了南美洲45°S附近大陆东岸的阿根廷南部,在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及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图中②③④反映了南美洲45°S附近大陆东岸的阿根廷南部,在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及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是南美洲最南端示意图

材料二 某科考队于某年12月考察火地岛(如图M所示)。考察中发现,该岛东部与西部自然差异显著;在对南部某自然保护区考察时,还发现很多树木匍匐在地,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或“醉汉林”景观。出现该现象与该岛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1)描述火地岛所处的海陆位置。
(2)从地形和气候等方面,简述该岛东部与西部突出的自然环境差异。
(3)猜测该岛“醉汉树”树冠的指示方向,并分析自然原因。
材料一 下图是南美洲最南端示意图

材料二 某科考队于某年12月考察火地岛(如图M所示)。考察中发现,该岛东部与西部自然差异显著;在对南部某自然保护区考察时,还发现很多树木匍匐在地,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或“醉汉林”景观。出现该现象与该岛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1)描述火地岛所处的海陆位置。
(2)从地形和气候等方面,简述该岛东部与西部突出的自然环境差异。
(3)猜测该岛“醉汉树”树冠的指示方向,并分析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