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是以元代马致远的著名思乡诗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为题材所作的画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画中美景最可能出现在
【小题2】画卷中小桥、流水、民居等地理要素协调一致,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小题1】画中美景最可能出现在
A.华北平原 | B.松嫩平原 |
C.太湖平原 | D.宁夏平原 |
A.差异性 | B.整体性 |
C.开放性 | D.联系性 |
用在寒冷地区,上填中的水分因土壤温度降至0℃流以下而发生冻结,从而引起土壤特性、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土壤有水文特征以及物质交换能力,这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称为冻土。读1960-2004年松花江流城平均年最大冻土深度分布图(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影响平均年最大冻土深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3】【小题4】下列四池中,平均最大冻土下界海拔最高的是
【小题5】【小题6】⑤⑥两地平均年最大冻土深度的最大差值最接近

【小题1】【小题2】影响平均年最大冻土深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地形 | C.大气环流 | D.距海远近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A.60 cm | B.80 cm | C.100cm | D.120 cm |
下图是我国北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为 山脉,其自然带是 带。
(2)B地自然带是 带,所属地形区是 。
(3)C地为 盆地,其自然带是 带。
(4)A→C的变化,体现了大陆自然带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主要以 条件为基础。
(5)C北侧的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这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差异很大。
(6)C处盆地四周出现的环状绿洲,应属 地带性地域分异。

(1)A为 山脉,其自然带是 带。
(2)B地自然带是 带,所属地形区是 。
(3)C地为 盆地,其自然带是 带。
(4)A→C的变化,体现了大陆自然带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主要以 条件为基础。
(5)C北侧的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这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差异很大。
(6)C处盆地四周出现的环状绿洲,应属 地带性地域分异。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自然带的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_。
(2)D处为 气候。该气候主要特点是 ,气候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A→C→D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

(1)填出自然带的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_。
(2)D处为 气候。该气候主要特点是 ,气候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A→C→D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
读39°N某山脉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最热月10℃等温线最可能是
【小题2】据图分析,山体内部

【小题1】图中最热月10℃等温线最可能是
A.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
B.高山草甸与高山荒漠的分界线 |
C.针叶林与高山草甸的分界线 |
D.针阔叶混交林与针叶林的分界线 |
A.垂直带谱多于外部 | B.同海拔植物的萌芽期晚于外部 |
C.冰川雪线低于外部 | D.森林带分布的高度高于外部 |
下图是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地可能位于
【小题2】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小题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
C.南半球温带地区 |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 B.鼠害猖獗 |
C.草场的季节变化 | 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力口 |
读下图,回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范围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小题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小题1】图示范围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C.垂直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
A.由东向西降水减少 | B.由东向西降水增多 |
C.由东向西气温升高 | D.由东向西海拔增加 |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 B.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
C.绿洲农业多分布于盆地中部 | D.风蚀、民积地貌广泛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