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左图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右图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右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左图中①②自然带的名称(从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中选填)。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右图中甲、丙二气候所在区域的自然带名称。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右图中甲、乙两气候区自然带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4)判断右图中甲、丙两气候区自然带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5)右图中的③处被丙气候包围,但自然景观与周围不同,这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6)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丙处植被的特征与当地气候有何关联性。

(1)判断左图中①②自然带的名称(从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中选填)。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右图中甲、丙二气候所在区域的自然带名称。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右图中甲、乙两气候区自然带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4)判断右图中甲、丙两气候区自然带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5)右图中的③处被丙气候包围,但自然景观与周围不同,这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6)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丙处植被的特征与当地气候有何关联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 m,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 m)开始攀登山峰,是旅游者参加太白山生态旅游,徒步登山的主要路线。
(1)旅游者自南坡向上攀登,将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_、针阔混交林、________、高山草甸。当旅游者到达高山区域,从背包中取出在山下准备的密封包装食品时,发现密封包装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大气压________所造成的。(3分)
(2)在一般情况下,顶峰与厚畛子镇的气温相差约________℃,因此,旅游者在上山前就应该考虑到温差,准备相应的行装。当旅游者到达3 400 m以上,就进入了高山草甸。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上山的小径逐渐消失,这时旅游者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确定方位。
(3)在秦岭南坡上,生息繁衍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最著名的有“国宝”大熊猫,这些大熊猫构成了一个______。国家已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旅游者发现北坡某处有许多碎石,如果你是导游,你应提醒游客注意哪些问题?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 m,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 m)开始攀登山峰,是旅游者参加太白山生态旅游,徒步登山的主要路线。
(1)旅游者自南坡向上攀登,将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_、针阔混交林、________、高山草甸。当旅游者到达高山区域,从背包中取出在山下准备的密封包装食品时,发现密封包装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大气压________所造成的。(3分)
(2)在一般情况下,顶峰与厚畛子镇的气温相差约________℃,因此,旅游者在上山前就应该考虑到温差,准备相应的行装。当旅游者到达3 400 m以上,就进入了高山草甸。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上山的小径逐渐消失,这时旅游者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确定方位。
(3)在秦岭南坡上,生息繁衍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最著名的有“国宝”大熊猫,这些大熊猫构成了一个______。国家已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旅游者发现北坡某处有许多碎石,如果你是导游,你应提醒游客注意哪些问题?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读图勘察加半岛的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可知,对该岛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小题2】该岛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1】据图可知,对该岛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热量 | B.河流含沙量 | C.水源 | D.土壤肥力 |
A.植被 | B.太阳辐射 | C.地形 | D.火山 |
读我国青藏高原局部地区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S沿线由东南向西北的植被变化及原因。
(2)简述图示地区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的差异及原因。
(3)概括该区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1)分析S沿线由东南向西北的植被变化及原因。
(2)简述图示地区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的差异及原因。
(3)概括该区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这体现了(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 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 |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和乙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小题2】同纬度甲、丙两地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小题1】图中甲和乙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A.热带雨林带 热带沙漠带 |
B.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带 |
C.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D.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垂直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