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山体坡向B.山体高度
C.山脉走向D.纬度位置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植物地上部分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同一农业耕作区内同一作物植被覆盖度不同,最可能是
A.种植作物不同B.地形坡度不同
C.气候条件不同D.土壤种类不同
【小题2】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林地,N表示耕地
B.M生态区植被覆盖度说明华北地区为一年两熟区
C.M变化是因该地河流有明显的春汛和夏讯
D.M覆盖度6月份出现低谷与作物轮作有关
【小题3】N植被覆盖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是因为
①N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②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
③后期由于人的乱砍滥伐,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
④8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X100%。读1971-2004年我国四省市复种指数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布规律主要是
A.由赤道到两极B.从沿海向内陆C.非地带性分布D.垂直地域分异
【小题2】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B.农业结构的调整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全球气候变暖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图为澳大利亚局部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植被,其分别对应
A.荒漠、稀树草原、森林和疏林、红树林
B.稀树草原、森林和疏林、荒漠、红树林
C.荒漠、森林和疏林、稀树草原、红树林
D.森林和疏林、荒漠、红树林、稀树草原
【小题2】与③类植被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赤道低压带B.西北风C.暖流D.副高
【小题3】P地植被类型为②,其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B.种植园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是中国轮廊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①到②自然景观和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小题2】从①到②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B.热量
C.海拔D.洋流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广义的黄土高原范围,其西以乌鞘岭为界,东到太行山东麓,北抵阴山南至秦岭。几百万年来守卫着黄土高原的这些大山,参与并见证着黄土高原的孕育与诞生。因青藏高原隆起而得到增强的冬季风,从西北内陆地区搬运来大量沙尘,被截留后逐渐堆积形成了深厚的黄土集中分布区。在黄土高原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气候的干冷时以黄土堆积为主,气候湿热时黄土遭受侵蚀增强。

(1)说明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和性质。
(2)简述青藏高原隆起对西北地区气候的影响。
(3)季风环流影响黄土高原的发育,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对黄土高原形成的影响。
(4)结合地形对季风的影响,分析秦岭、太行山等山地在黄土高原形成中的作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气温随海拔增加的变化程度,空气湿度增加和植被覆盖率升高会使气温垂直递减率降低。图甲为秦岭太白山地形图及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乙为该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年变化图(数据于各气象站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A气象站7月均温为13℃,结合乙图推算B气象站7月均温可能为
A.22℃B.24.5℃C.29.5℃D.32℃
【小题2】与南坡相比,北坡
A.冬季大气湿度较大B.夏季气温较高
C.植被覆盖率较高D.夏季降水较多
【小题3】太白山北麓传统民居多呈坡屋顶及南北窄东西长的内庭院设计风格,主要原因是
A.增强夏季风,加快散热B.冬季气候较干燥,改善湿度
C.冬季降雨多,利于排水D.夏季干热时间长,利于遮荫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自然带生产力是指单位面积的生产能力。下图为各自自然带简略比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体现自然带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A.由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B.由低纬到高纬有减少趋势
C.寒温带生物量最少D.暖温带到中温带减少最快
【小题2】图中热带地区生物量,与经济产量差额最大的原因是
A.气候湿热B.河网密布C.开发条件差D.地形崎岖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位于菲律宾的巧克力山是由石灰岩和不透水粘土构成的高度不足120米的圆锥形小山丘。山麓森林茂密,山上长草不长树。每年旱季野草枯萎时,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巧克力山上“长草不长树”现象反映的是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小题2】该分异规律往往表现出
A.有序性 普遍性B.有序性 重复性
C.无序性 重复性D.无序性 普遍性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北侧剖面图(左图)和岳桦林景观图(右图)。生态过渡带是一种植被类型逐渐被另一种植被类型取代的过渡区。因为其环境因子、生物类群均处于相变的临界状态,因此非常脆弱,对外界干扰极其敏感,可以作为外界干扰的信号放大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预警区.岳桦林带为长白山针叶林乖苔原带之间的生态过渡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左图中指出岳桦林带的位置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造成岳桦树枝条虬曲,身躯大幅度倾斜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贫瘠B.风力强劲C.气候严寒D.地形陡峭
【小题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岳桦林带的变化趋势为
A.林带范围变窄B.林带向下移动C.林带将消失D.林带向上移动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