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雪线指终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材料二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个国家,在乌克兰中南部注入黑海,全长2857千米,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图6左为阿尔卑斯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右为欧洲局部示意图。

(1)指出阿尔卑斯山南北两坡的雪线高度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2)简析多瑙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3)甲河谷是欧洲品质上乘的葡萄、苹果、油橄榄、蔬菜等的重要产地,你不否赞成在该谷地大力发展果蔬生产,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 雪线指终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材料二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个国家,在乌克兰中南部注入黑海,全长2857千米,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图6左为阿尔卑斯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右为欧洲局部示意图。

(1)指出阿尔卑斯山南北两坡的雪线高度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2)简析多瑙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3)甲河谷是欧洲品质上乘的葡萄、苹果、油橄榄、蔬菜等的重要产地,你不否赞成在该谷地大力发展果蔬生产,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岷山为强烈隆升的褶皱山地,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有现代冰川分布。岷江上游主要流经岷山山区,属于干旱河谷地带。林树下线指森林带的最低海拔高度线,岷江上游林树下线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干旱河谷上部地带。岷江上游山区是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实施区域。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区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林树下线的分布说明北坡比南坡
【小题2】1999---2009年林树下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小题1】林树下线的分布说明北坡比南坡
A.冷湿 | B.冷干 | C.暖湿 | D.暖干 |
A.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 B.气候变冷,蒸发增多 |
C.退耕还林工程见成效 | D.乱砍滥伐现象依然严重 |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1月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山所在的大洲可能是
【小题2】该山地雪线南北坡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此时该山海拔1200m处的气温大约是

【小题1】该山所在的大洲可能是
A.南极洲 | B.亚洲 | C.大洋洲 | D.非洲 |
A.北坡位于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
B.南坡位于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
C.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高 |
D.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
A.30°C | B.19°C | C.10°C | D.12°C |
房屋的建设,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大多数房屋墙壁厚、窗户小,色浅,这是( )
【小题2】菲律宾及我国海南岛的房屋窗户少而小,常常前后门均开,这是为了( )
【小题1】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大多数房屋墙壁厚、窗户小,色浅,这是( )
A.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的缘故 | B.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
C.受宗教的影响的缘故 | D.防冬季的寒冷 |
A.防台风、防潮湿 | B.防烈日 |
C.防洪水 | D.防潮湿、防寒潮 |
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和最高峰,对南北气流阻隔作用较强,使得南北坡温度差异大,且南北坡温度随海拔变化的特征不同。下图示意太白山南北坡1—12月份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太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与南坡相比,北坡夏季气温垂直递减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1】关于太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坡和北坡年内变化趋势一 |
B.气温相对高的月份南北坡均表现出较高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
C.南北坡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 |
D.年均垂直递减率北坡小于南坡 |
A.日照时数 | B.气流湿度 | C.植被覆盖率 | D.风速 |
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位于我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 )
【小题2】若乙表示的是我国天山,则其南坡缺少森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小题3】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地理事物都符合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岩石组成、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非地带性现象。菲地带性现象很少呈带状分布,而多呈斑块状分布。以下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的是 ( )

【小题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 )
A.丁>乙>丙>甲 | B.丁>丙>乙>甲 | C.乙>丁>丙>甲 | D.丁>丙>乙>甲 |
A.地形 | B.土壤 | C.水分 | D.热量 |
A.非洲赤道南北的自然带基本呈对称分布 |
B.四川盆地分布的紫色土 |
C.我国长白山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白桦林、山地寒冻苔原 |
D.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分布着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
遵义四中研学旅行团队于 2017 年暑假到赤水丹霞景区进行野外考察,某日研学笔记摘录如下:早上 7 点从山麓出发徒步登山,整个上午游历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侏罗纪公园的景观相似;中午休息片刻, 便到了人们所说的丹霞石壁,四周点缀着葱郁的植被,煞是好看,竹海就在不远处;五柱峰,景区的最高 处,绿意已经没有那么明显,茅草多了许多,站在高处,景区的美景尽收眼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研学旅行团队观察到的葱郁植被最有可能是
【小题3】【小题4】笔记中植被由山麓到山顶有规律变化的原因是
【小题1】【小题2】研学旅行团队观察到的葱郁植被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热带雨林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亚寒带针叶林 |
A.纬度位置的差异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 | B.海陆位置的差异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 |
C.海拔高度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 D.洋流性质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
恩格斯曾有一段论述“美索不迭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竞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上述人类做法反映了哪种环境观( )
【小题2】上述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
【小题1】上述人类做法反映了哪种环境观( )
A.天命论 | B.地理环境决定论 |
C.人类中心论 | D.人地伙伴论 |
A.地域性 | B.整体性 | C.差异性 | D.规律性 |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地理环境特征最有可能的是( )
①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②地表植被覆盖较好
③地形较为平坦 ④地表岩石破碎,多松散碎屑物
【小题2】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此类灾害的因素有( )
①气象因素 ②地形因素
③地质因素 ④人类的工程活动

【小题1】该地地理环境特征最有可能的是( )
①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②地表植被覆盖较好
③地形较为平坦 ④地表岩石破碎,多松散碎屑物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①气象因素 ②地形因素
③地质因素 ④人类的工程活动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