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秦岭2000年的土地利用构成,由图判断
A.秦岭的土地利用以耕地最多B.北坡自然带的种类要比南坡多
C.南坡林地、草地比重大于北坡D.人类活动对南坡影响比北坡大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及该区域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数字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
A.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②―热带雨林带
C.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⑤―落叶阔叶林带
【小题2】图中各地
A.①地受季风环流影响B.⑤地水热条件总体好于⑥地
C.②地受暖流影响D.④地气温日较差一定大于⑥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西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小题2】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河西走廊B.辽河平原C.渭河平原D.江南丘陵
【小题3】【小题4】造成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气候特征的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
【小题5】【小题6】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水分含量比重增大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甲地广泛分布的肥沃土壤最有可能是
A.黄土、棕壤
B.红壤、紫色土
C.黑土、黑钙土
D.砖红壤、栗钙土
【小题2】计划在图中甲、乙、内、丁四地进行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其中合理的是
A.甲处开荒种植玉米
B.乙处垦殖种植水稻
C.丙处发展棉花生产
D.丁处广泛建设茶园
【小题3】乙地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7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任一粮食生产功能区,区域自然环境体现了( )
A.差异性B.一致性C.整体性D.独特性
【小题2】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应具备的共同条件包括( )
A.农业基础设施完备B.耕地后备资源丰富
C.退耕还林还草区域D.风沙寒潮侵袭较少
【小题3】包含小麦和玉米复种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是( )
A.东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
B.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西北及西南地区
C.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黄淮海平原
D.新疆为主,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主产区为补充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43°N附近我国某山地降水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该山地南北坡降水差异的主导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
【小题2】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草原-荒漠B.落叶阔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D.常绿阔叶林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三大自然区由于自然要素的差异导致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观的差异性,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东至西:农业、牧业B.由东至西: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小
C.由东至西:地形由山地到盆地D.由东至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小题2】东部季风区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A.受夏季风影响B.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C.位于湿润地区D.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纳马夸兰地区气温高,降水少,干湿季交替明显,雨季短暂,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当春天来到时,这个半沙漠地区忽然魔术般地变成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据说,这种壮观的美景能让您“在游览纳马夸兰时两次落泪,第一次是在你抵达时,第二次是在你离开时……”但是,这一景象只能维持两个月时间,甚至会更短。当夏天到来时,纳马夸兰又将变得荒芜--仿佛此前的花海只是一个短暂的梦……多肉植物进入休眠期。下图为纳马夸兰地区图,图中甲地附近的沿海浅滩上聚集着上万只火烈鸟。火烈鸟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昼夜温差大B.干旱的气候C.径流量丰富D.多雾的环境
【小题2】当地多肉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的时间大约是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小题3】甲地沿海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A.气候温暖,利于繁殖B.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斯里兰卡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斯里兰卡生产的红茶(锡兰高地红茶)与中国安徽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并称世界三大红茶。阅读下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斯里兰卡终年如夏,年平均气温28℃,沿海地区平均最高气温31.3℃,最低气温23.8℃,最低气温16.5℃。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雨季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
材料二 茶树喜温喜湿,适宜生长环境:年平均温度在18-25℃;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光照适中和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
(1)马哈韦利河全长335公里,是斯里兰卡最长的河流,试分析马哈韦利河的流量变化特征和原因。
(2)斯里兰卡中部地势较高,山岳地带的东侧常年云雾弥漫,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锡兰高地红茶以乌沃茶最著名,乌沃茶产于斯里兰卡海拔1000-2000米的山岳地带东侧,每年7-9月所获得的茶品质最优。试分析该地种植乌沃茶有利的自然条件和7-9月茶质最优的原因。
(4)锡兰高地红茶是世界红茶市场的佼佼者,价格高居世界首位,但产量有限,供不应求,高昂的价格令“锡兰茶”失去了大众市场。因此,有人建议扩大种植面积,在海拔较低的中、低地大量种植,从而增加出口量。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并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