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我国某地因金银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植金银花,出现了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小题2】该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各环境问题的出现,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小题1】该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
C.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
A.差异性 | B.整体性 |
C.开放性 | D.生产功能 |
以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
A.地表河流少,多为内流河 |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
C.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微弱 |
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
下图为土壤的物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含有腐殖质的是( )
【小题2】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小题1】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含有腐殖质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地形 | B.人类活动 |
C.气候 | D.生物 |
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自然地理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属于________圈,②属于________圈,③属于________圈,④属于________圈,⑤属于________圈。
(2)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的一面“镜子”。例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也是造成________地区洪涝、风沙等灾害的重要原因。
(3)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________最为突出。人类活动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也可能引起土壤退化,如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土壤是自然地理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属于________圈,②属于________圈,③属于________圈,④属于________圈,⑤属于________圈。
(2)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的一面“镜子”。例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也是造成________地区洪涝、风沙等灾害的重要原因。
(3)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________最为突出。人类活动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也可能引起土壤退化,如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小题2】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

【小题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A.水文 | B.生物 |
C.地貌 | D.气候 |
A.a | B.b |
C.c | D.d |
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30%的锰能以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作了“土壤pH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锰元素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①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②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得到下表中的数据。据此回答(1)~(4)题。

(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________。
(2)随着叶龄的增长,茶叶锰含量显著增加,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________作用。
(3)从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叶龄茶叶锰的含量与土壤pH呈________(正、负、不)相关。
(4)一般来说,茶叶的质量与其锰含量成正比,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茶树最适宜种植在________(中性、酸性、碱性)土壤中。

(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________。
A.矿物质 | B.有机质 | C.水分 | D.空气 |
(3)从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叶龄茶叶锰的含量与土壤pH呈________(正、负、不)相关。
(4)一般来说,茶叶的质量与其锰含量成正比,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茶树最适宜种植在________(中性、酸性、碱性)土壤中。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1)分析确定该苔原带在 (阳或北阴)坡遭受干扰显著,其海拔高度主要
在 之间;归纳总结其干扰强度垂直分布的特征是:
。
(2)根据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 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
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是:阴坡 (大于或小于)阳坡,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较 (高或低),湿度较 (高
或低);其主要原因是 。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1)分析确定该苔原带在 (阳或北阴)坡遭受干扰显著,其海拔高度主要
在 之间;归纳总结其干扰强度垂直分布的特征是:
。
(2)根据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 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
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是:阴坡 (大于或小于)阳坡,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较 (高或低),湿度较 (高
或低);其主要原因是 。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被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贺兰山东麓多为洪积平原,年平均降水量约200mm。下图为“宁夏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四条折线所对应的季节为
【小题2】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变化反映了

【小题1】图中四条折线所对应的季节为
A.①-春季 | B.②-秋季 | C.③-夏季 | D.④-冬季 |
A.夏季水热较丰富,植被生长旺盛 | B.2003年以后,生态环境恶化 |
C.流水侵蚀作用不断加强 | D.风力作用持续减弱 |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小题2】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着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小题1】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着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