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动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可知,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
B.气候变化 |
C.森林破坏 |
D.围湖造田 |
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纬度变化方向的分异 | B.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 D.非地带性分布 |
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
A_____,B____,C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和____(填字母)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____和____(填字母)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
(3)自然带由A→E→D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地域分异规律。
(4)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
A_____,B____,C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和____(填字母)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____和____(填字母)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
(3)自然带由A→E→D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地域分异规律。
(4)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A.3 100 m |
B.3 300 m |
C.3 700m |
D.3 900 m |
A.甲坡是南坡,湿度小于乙坡 |
B.甲坡是北坡,湿度小于乙坡 |
C.乙坡是南坡,湿度小于甲坡 |
D.乙坡是北坡,湿度小于甲坡 |
读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示意图,完成 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南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 )
【小题2】该地南坡比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小题1】图中南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 )
A.经度地带性 | B.垂直地带性 | C.纬度地带性 | D.非地带性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高差较大 | D.人类活动 |
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小题2】一列时速为189km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发洛杉矶(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12 .6cm。不考虑途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

【小题1】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 | B.阔叶林 | C.半荒漠 | D.苔原 |
A.11日16:00 | B.12日8:00 | C.12日16:00 | D.13日8:00 |
下图为“我国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天山山脉大致为

【小题1】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坡云杉林带缺失——坡度大 | B.乙坡自然带海拔低——热量充足 |
C.丙坡自然带数目少——高差小 | D.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降雪少 |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 B.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 |
C.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 D.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 |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小题2】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小题1】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喜光 喜湿 | B.喜阴 喜湿 | C.好热 耐旱 | D.耐寒 好旱 |
A.光照增强 | B.水土流失加重 | C.降水减少 | D.气候变暖 |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自然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B→D→E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主要受________条件控制,在___________大陆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
(3)图中自然带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

(1)图中A自然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B→D→E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主要受________条件控制,在___________大陆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
(3)图中自然带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