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而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下列地质现象中,现阶段以内力作用为主的是( )
A.桂林山水的形成 | B.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 C.黄土高原的形成 |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
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地貌为________,形成这种地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处寻找天然气应选择_________;某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要在甲、乙、丙三处选址修建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处,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3)丁处的地貌名称___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
(4)圈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到横线上。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1)图中,甲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地貌为________,形成这种地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处寻找天然气应选择_________;某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要在甲、乙、丙三处选址修建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处,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3)丁处的地貌名称___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
(4)圈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到横线上。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读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

(1)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 ,形成甲地地貌的主要原因 。
(2)图中A褶皱、B侵入岩和C断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用字母排序)
(3)图中丙处的地貌类型是 ,乙河流的入海口处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推测其可能的原因。
(4)丁处为该地修建水库形成的人工湖泊,它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下图提供的线索分析这些影响,并把分析的结果填在数字后的空白处
① ② ③

(1)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 ,形成甲地地貌的主要原因 。
(2)图中A褶皱、B侵入岩和C断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用字母排序)
(3)图中丙处的地貌类型是 ,乙河流的入海口处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推测其可能的原因。
(4)丁处为该地修建水库形成的人工湖泊,它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下图提供的线索分析这些影响,并把分析的结果填在数字后的空白处
① ② ③

左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右图是黄河入海口附近地貌图。

(1)简述左图所示地区先后发生的地质作用的过程。
(2)说明右图所示地区的地貌类型和形成过程。

(1)简述左图所示地区先后发生的地质作用的过程。
(2)说明右图所示地区的地貌类型和形成过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市平原西北边缘的岷江上。如下图所示,鱼嘴及前方两个小岛使江水要S型绕流才能进入内江。枯水期整体流速慢,主流进内江;丰水期,水势受弯道制约小,主流进外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推测成都平原的地貌是
A.绿洲 | B.河漫滩平原 | C.冲积扇平原 | D.三角洲平原 |
A.灌溉 | B.分洪 | C.拦沙 | D.旅游 |
A.丰水期,内江、外江流速没有区别 |
B.桔水期,内江比外江容易淤积,水流较缓 |
C.枯水期,内江河床高于外江,水流较快 |
D.丰水期,内江水位高于外江,含沙量小 |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A.径流量大 | B.来沙量少 | C.盐度高 | D.水位低 |
A.向外海推移 | B.高度降低 | C.外坡受侵蚀 | D.体积增大 |
A.利于海水自净 | B.增强航行安全 | C.阻碍鱼类洄游 | D.不利泄沙排洪 |
三角洲是河流在汇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而成的。其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尼日尔河在中上游甲处湖沼地带形成了较明显的内陆三角洲,近年该三角洲有扩展的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的扩展方向
【小题2】尼日尔河从巴马科到通布图

【小题1】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的扩展方向
A.向北 | B.向南 | C.向西 | D.向东 |
A.流量逐渐加大,携带更多泥沙在湖沼沉积 | B.流速逐渐加大,所携带的泥沙在湖沼沉积 |
C.植被覆盖率下降,入河泥沙不断减少 | D.地形渐趋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堆积 |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 持续淤积 B. 先侵蚀、后淤积 C. 持续侵蚀 D. 先淤积、后侵蚀
【小题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下图分别是在青藏高原海拔3700米和4800米处拍摄的照片。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两地的石堆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小题2】甲处的石堆位于

【小题1】甲、乙两地的石堆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冰川堆积 | B.流水侵蚀冰川侵蚀 |
C.流水沉积风化作用 | D.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
A.河流凸岸 | B.河流凹岸 | C.下游平原 | D.冲积扇顶部 |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其携带的物质由于流速减慢就分散沉积下来。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时,受逆行水流顶托,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的三角形地貌。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数千年来河流携带的泥沙,使山麓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不断发展壮大,才形成现在的华北平原。读图“华北平原形成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太行山东麓古冲积扇规模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小题2】结合图文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小题3】关于图中黄河①一③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1】导致太行山东麓古冲积扇规模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河流的流域面积 | B.河流的落差 |
C.太行山东坡的降水量 | D.河流的流量与含沙量 |
A.黄河历史上曾发生过改道 |
B.7000多年前山东半岛尚为岛屿 |
C.黄河三角洲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开发 |
D.华北平原北部成陆过程呈加快趋势 |
A.沉积物粒径①<②<③ | B.春季有凌汛发生 |
C.径流量①<②<③ | D.枯水季节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