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海岸线主要指过去的海陆交界限,大多指第四纪时期残留的海岸线,其遗迹一般以贝壳堤及其他海相沉积物(在海洋环境下,经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物)为标志。由于受地壳和海面升降运动的影响,古海岸线处于陆地的不同高度或海底的不同深度。下图为我国渤海湾西南侧古海岸线的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图中Ⅲ、Ⅱ、Ⅰ三条古海岸线的分布,推断三个时期的温度变化对应合理的是
A.寒冷、温暖、寒冷 | B.温暖、寒冷、温暖 |
C.持续变得温暖 | D.持续变得寒冷 |
A.只有Ⅰ | B.只有Ⅱ | C.上Ⅰ下Ⅱ | D.上Ⅱ下Ⅰ |
A.径流量大小 | B.径流量季节变化 | C.河水流速 | D.温暖期持续时间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安徽省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安徽省是我国主要产棉省区之一,“十一五”期间全省棉花年平均种植面积为36.67万公顷,年均生产棉花35万吨,形成了淮北、沿江和江淮三大棉区,其中淮北棉区种植面积逐渐缩小。
材料三:淮北市是一座坐落在皖北地区,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能源城市。
(1)分析流水作用在皖南和皖北地区的主要差异及主要地貌类型,并分析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皖北地区商品棉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3)“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淮北市正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请你为淮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材料一:下图为“安徽省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安徽省是我国主要产棉省区之一,“十一五”期间全省棉花年平均种植面积为36.67万公顷,年均生产棉花35万吨,形成了淮北、沿江和江淮三大棉区,其中淮北棉区种植面积逐渐缩小。
材料三:淮北市是一座坐落在皖北地区,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能源城市。
(1)分析流水作用在皖南和皖北地区的主要差异及主要地貌类型,并分析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皖北地区商品棉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3)“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淮北市正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请你为淮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小题2】该地区聚落的分布呈现( )

【小题1】该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 B.河流沿岸平原 |
C.河边滩地 | D.河口三角洲 |
A.环状分布 | B.“井”字形分布 |
C.网状分布 | D.点状、带状分布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B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C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_______深,______________大,多______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______;C处河段特征:______________,泥沙______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______(交通)。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______)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B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C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_______深,______________大,多______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______;C处河段特征:______________,泥沙______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______(交通)。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______)
A.“U”形谷 | B.喀斯特溶洞 |
C.河流瀑布 | D.河口三角洲 |
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水量仅140 mm,冬季盛行偏北风。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PQ、QR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2)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程。
(3)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

(1)说出PQ、QR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2)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程。
(3)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叙利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简析该区域城镇大多集中于西部沿海的主要区位条件。
(3)结合图信息,从环境整体性角度简析辫流的主要成因。
(4)指出利用卡拉克运输的缺点,并推测“让驴驮上,再返回北方”的原因。
(5)根据图示信息,从产业的角度指出叙利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材料一:在幼发拉底河下游平原上、宽广的河谷中河道分叉,发育了大量的辫流(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
材料二。两河顺流运输的传统工具是卡拉克——一种用充气山羊皮支撑的木筏。卡拉克的运载量约35吨,包括人和驴。在幼发拉底河上,从上游至下游旅程,取决于河流的状况,通常持续10日至3周多。到达目的地后,木筏被拆卸,货物和木材卖掉,将羊皮内的空气放出,让驴驮上,再返回北方。
材料三:图1为幼发拉底河沿岸部分区域图,图2为下游辨流示意图,图3为古代交通工具羊皮木筏图。



(1)描述叙利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简析该区域城镇大多集中于西部沿海的主要区位条件。
(3)结合图信息,从环境整体性角度简析辫流的主要成因。
(4)指出利用卡拉克运输的缺点,并推测“让驴驮上,再返回北方”的原因。
(5)根据图示信息,从产业的角度指出叙利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读下面“局部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小题2】图中所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小题1】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 B.三角洲 |
C.河漫滩平原 | D.沙丘 |
A.半山腰 | B.河谷平原 |
C.高原面上 | D.高山顶部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黄土峁(呈孤立的黄土丘)、黄土墚(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和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并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这三种基本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2)黄土高原地区的许多水库往往因为泥沙沉积导致库容不断减少,但图中水库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成至今,库容并没有明显减少。试推断其原因。
(3)图中季节性河流夏季暴雨过后河水浑浊且流量大,冬季断流。请为该河的整治提出合理建议。
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某大型水库位置示意图,该水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设过程中当地大量村镇人口迁移离开。该区域山清水秀,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旅游景区。

(1)黄土峁(呈孤立的黄土丘)、黄土墚(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和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并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这三种基本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2)黄土高原地区的许多水库往往因为泥沙沉积导致库容不断减少,但图中水库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成至今,库容并没有明显减少。试推断其原因。
(3)图中季节性河流夏季暴雨过后河水浑浊且流量大,冬季断流。请为该河的整治提出合理建议。
下图为我国某古镇分布及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
①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②河流在ab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③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 d ④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冬季
【小题2】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
①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②河流在ab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③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 d ④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冬季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街区与冬季南下冷空气垂直,利于古镇疏风防寒 |
B.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
C.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
D.与夏季风风向一致,利于街区的通风散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