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给古老的丝绸之路带来了新的外延与内涵,给中国以及寻求发展的沿途各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未来。下图为非洲及西亚略图。

材料二 图中甲地地处回归线附近、乙地深居内陆,两地均为沙漠气候区。H地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地处生长边界的红海,所在河流为埃及的母亲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该河上中游地形以高原为主,下游地势地平。
(1)简述H海的面积变化趋势及原因。
(2)简述甲荒漠和乙荒漠形成原因的差异。
(3)分别指出图中①②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一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给古老的丝绸之路带来了新的外延与内涵,给中国以及寻求发展的沿途各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未来。下图为非洲及西亚略图。

材料二 图中甲地地处回归线附近、乙地深居内陆,两地均为沙漠气候区。H地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地处生长边界的红海,所在河流为埃及的母亲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该河上中游地形以高原为主,下游地势地平。
(1)简述H海的面积变化趋势及原因。
(2)简述甲荒漠和乙荒漠形成原因的差异。
(3)分别指出图中①②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闽江自西向东流入海,主流上源为沙溪,在沙溪口汇富屯溪后为干流,至南平长20公里,习惯称西溪。南平以下称闽江,南平以上习惯上称上游。闽江上游是山区性河流,其特点是两岸多高山峡谷,溪流密布,流程短促,河道坡降大。流域内多水库,安砂水库集水面积5184km2 , 蓄水量为4亿m3。闽江年均输沙量为82.9万吨,大量的泥沙在波浪和南下沿岸流的作用下向南沿海岸带运移。闽江口南岸多海岸沙丘,其形成与我国内陆的沙漠化过程类似。下图甲是闽江流域降水量示意图,下表是闽江口南岸历年各月最多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示意表。


(1)描述闽江流域年降水空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试比较宁化和永安两地河流水文特征的不同点及原因。
(3)分析闽江口南岸海岸沙丘形成的原因。
闽江自西向东流入海,主流上源为沙溪,在沙溪口汇富屯溪后为干流,至南平长20公里,习惯称西溪。南平以下称闽江,南平以上习惯上称上游。闽江上游是山区性河流,其特点是两岸多高山峡谷,溪流密布,流程短促,河道坡降大。流域内多水库,安砂水库集水面积5184km2 , 蓄水量为4亿m3。闽江年均输沙量为82.9万吨,大量的泥沙在波浪和南下沿岸流的作用下向南沿海岸带运移。闽江口南岸多海岸沙丘,其形成与我国内陆的沙漠化过程类似。下图甲是闽江流域降水量示意图,下表是闽江口南岸历年各月最多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示意表。


(1)描述闽江流域年降水空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试比较宁化和永安两地河流水文特征的不同点及原因。
(3)分析闽江口南岸海岸沙丘形成的原因。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下题。

河床断面形态从乙至甲的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在

河床断面形态从乙至甲的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在
A.2~3月 | B.4~8月 | C.9~12月 | D.12~1月 |
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沙洲地形及气候状况。一年中该江心沙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沙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江心洲的形成原因是( )
【小题2】一年中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主要是因为( )
【小题3】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江心洲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水堆积 | B.风力堆积 | C.冰川堆积 | D.流水堆积 |
A.河流水位变化 | B.海水潮汐作用 | C.岩层垂直运动 | D.泥沙淤积速度 |
A.3月~7月 | B.6月~10月 | C.8月~12月 | D.11月~次年3月 |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
A.流水侵蚀 | B.断层下陷 | C.向斜凹陷 | D.背斜张裂 |
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 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 D.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
A.早晨 | B.半夜 | C.午后 | D.傍晚 |
甲图为某沙漠局部图,乙图为M、N两地的气温和空气湿度变化曲线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林草地的分布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是
【小题3】造成谊句两曲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关于林草地的分布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凹岸—流速慢—沉积作用—水源充足 | B.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水源充足 |
C.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土坟肥沃 | D.凸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土壤肥沃 |
A.a | B.b | C.c | D.d |
A.太阳辐射 | B.下垫面 | C.大气环流 | D.人类活动 |
下面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左图中N 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区域森林资源丰富,但近些年来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N 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说出该区域森林植被破坏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3)判断G 河自N 点至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分析G 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1)说出N 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说出该区域森林植被破坏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3)判断G 河自N 点至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分析G 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简要说明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的主要原因。
(3)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一南美洲秘鲁国及周边地图

材料二秘鲁首都利马全年干旱少雨,以“无雨之城”闻名世界。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位于山间高原,湖区周围高山环绕,湖面海拔达3821米,面积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
(1)分析利马成为“无雨之城”的主要原因。(2)简要说明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的主要原因。
(3)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元旦节当天,我国东部地区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在23.50N附近进行野外考察,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考察区域简图。考察队员发现距离河岸大约20米远的地方有一条基本与河岸平行的大堤,高约5米,河岸与大堤之间有一大片平坦开阔的土地(图中EF段),很多地方长满芦苇,但有少数土地已种上了蔬菜。同时,当他们沿着河岸考察时还看到了一片鹅卵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理兴趣小组最有可能在图中哪处河岸发现鹅卵石
A.a | B.b | C.c | D.d |
A.提供后备耕地资源 | B.绿化河岸用地 |
C.附近居民住宅用地 | D.行洪通道 |
A.0.5倍 | B.1倍 | C.1.5倍 | D.2倍 |
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岸,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岩层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____)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A、B、C三点中,最易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
(5)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3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岸,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岩层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____)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A、B、C三点中,最易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
(5)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