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到来时,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据此完成19-20题。
【小题1】【小题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现象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3】【小题4】【小题5】“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小题1】【小题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现象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发生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区 |
B.“拉尼娜”现象主要发生于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区 |
C.“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是由于秘鲁寒流势力过强,大量冷海水沿赤道附近西进造成的 |
D.“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南信风势力过强造成的 |
A.秘鲁沿岸多暴雨洪涝 | B.秘鲁渔场上空鸟更多 |
C.印尼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 | 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
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如下图在一个平盆中加适量的水,直到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地写下来。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一:如下图在一个平盆中加适量的水,直到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地写下来。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的是_______,其数量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环节)数量的多少。
(2)图中M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此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则最可能是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
(3)图中N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网纵横。N处地形的成因是什么?
(4)图中水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其对下游河流径流有明显的________作用。

(1)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的是_______,其数量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环节)数量的多少。
(2)图中M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此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则最可能是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
(3)图中N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网纵横。N处地形的成因是什么?
(4)图中水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其对下游河流径流有明显的________作用。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 ;从地形上看,A处为 ,其成因是什么。
(2)图中B处地质构造为 。
(3)图中①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 。若C处岩石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则可判断其形成时的地质年代为____ 。
(4)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 。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 ;从地形上看,A处为 ,其成因是什么。
(2)图中B处地质构造为 。
(3)图中①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 。若C处岩石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则可判断其形成时的地质年代为____ 。
(4)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 。
读下列材料和“坎儿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坎儿井中的水主要来自____________山脉的冰雪融水,水量随___的变化而变化。
(2)冰雪融水为何用暗渠输送,而不是直接在地上开明渠输水?试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坎儿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疆属于我国的少林地区,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营造防护林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坎儿井是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由竖井、暗渠等部分组成,竖井用于开掘时出土和通风;暗渠则用以输水。高山冰雪融水顺着地势输送到盆地里,供人饮用或发展农业生产。

(1)坎儿井中的水主要来自____________山脉的冰雪融水,水量随___的变化而变化。
(2)冰雪融水为何用暗渠输送,而不是直接在地上开明渠输水?试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坎儿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疆属于我国的少林地区,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营造防护林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读某地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种,其中由①②③⑦(④⑧)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________循环。
(2)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该地区有________种类的地下水,在⑤⑥两口井中水质较好的是________井。
(3)从地质构造看,A属于________构造,B属于________构造。世界上与B处在成因上相似的典型地区是________。

(1)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种,其中由①②③⑦(④⑧)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________循环。
(2)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该地区有________种类的地下水,在⑤⑥两口井中水质较好的是________井。
(3)从地质构造看,A属于________构造,B属于________构造。世界上与B处在成因上相似的典型地区是________。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和 。(填写具体环节名称,下同)
(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 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等工程。
(3)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戊环节下渗的条件是( )
(4)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和 。(填写具体环节名称,下同)
(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 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等工程。
(3)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戊环节下渗的条件是( )
|
(4)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2)坎儿井的最大水量出现在什么季节,理由是什么?
(3)坎儿井开挖暗渠的原因是什么?蓄水池有什么作用?
(4)坎儿井在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来自呈扇形分布于山前平原地带或山间盆地的冲积物中,冲积扇上部是良好供水源地。但是,在某些地区,冲积扇上部是大片的砾石戈壁,而下部能利用的地段,土壤往往产生严重的盐渍化现象。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2)坎儿井的最大水量出现在什么季节,理由是什么?
(3)坎儿井开挖暗渠的原因是什么?蓄水池有什么作用?
(4)坎儿井在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小题2】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 )
【小题3】【小题4】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叙述正确的有 ( )

【小题1】【小题2】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 )
A.径流 | B.下渗 | C.降水 | D.蒸发 |
A.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 |
B.促进地球上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
C.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
D.参与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
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对比A处和C处气压,较高的是 ,原因是 。
(2)据研究,该地区地表水的直接蒸发量很小,原因是 。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 (海洋名称)。
(4)近年来亚马孙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为什么?
(5)降水量虽然减少,但雨季流入江河的水量反而增加了,为什么?
(6)保护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1)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对比A处和C处气压,较高的是 ,原因是 。
(2)据研究,该地区地表水的直接蒸发量很小,原因是 。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 (海洋名称)。
(4)近年来亚马孙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为什么?
(5)降水量虽然减少,但雨季流入江河的水量反而增加了,为什么?
(6)保护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