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亚”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高低,并分析原因。
(2)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不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是(  )
A.森林B.陆地
C.海洋D.湿地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和田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和田河水系发源于昆仑山北坡,是塔里木河水系中仅次于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的第三大河。新疆和田枣果形大、颗粒饱满、果肉厚实、皮薄核小、营养丰富,口味更甜醇。每一颗“和田枣”都是大自然精华的结晶,和田枣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红枣绿色食品基地。在新疆当地有这样的说法:“宁可不饰和田玉,不可不食和田玉枣”。下图为和田地区区位略图。


(1)简述和田河水位的时间变化特征。
(2)新疆和田玉枣品质优良,每一颗“和田枣”都是大自然精华的结晶。试说明新疆和田地区成为“红枣绿色食品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山脉对附近河流的影响。
(2)分析额尔齐斯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3)结合自然环境特征,简述该地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小题3】仅从气候方面考虑,乙岛盐场适宜分布在岛屿的
A.东部沿海B.西部沿海
C.南部沿海D.北部沿海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A.甲河含沙量大于乙河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甲河流量大于乙河D.甲河水位年季变化大于乙河
【小题2】该区域是当今世界香蕉的主要产地,导致其香蕉产量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高度发达的工业B.距发达国家近,市场广阔
C.先进的技术条件D.高温多雨的气候
【小题3】甲地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小题2】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减弱B.b增强C.c增强D.d减弱
【小题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A.年径流量增大B.流速加快C.丰水期水位上升D.枯水期水位上升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


(1)图示道路绿化带能够使得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增多,________环节减少。
(2)我国东南沿海实现水汽输送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
(3)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还有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污水处理系统最适宜处理
①城市生活污水 ②印染厂污水 ③罐头厂污水 ④石油化工厂污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小题2】该污水处理系统
A.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B.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
C.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D.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
【小题3】地面坡度要在2%~8%之间,原因是
A.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B.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
C.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利用率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