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潜水位的季节变化,乙图示意该域河流某河段,丙图示意该河流P、Q两水文站的多年平均流量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乙图中河流PQ河段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流 | B.自东向西流 |
C.自西南流向东北 | D.自东北流向西南 |
A.地下水补给、冷锋、梅雨 | B.梅雨、伏旱、台风 |
C.季节性冰雪融水、暖锋、季风降水 | D.季节性冰雪融水、伏旱、台风 |
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图中EF间)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之间,全长504.6千米,平均深度268米,最深处6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大瀑布群,一些主体瀑布的落差均在30-50米间。大峡谷单位面积水能的蕴藏量居世界之冠。下图为青藏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

(1)简析雅鲁藏布江河水的补给。
(2)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成为青藏高原湿润区的原因。
(3)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大的原因。
(4)关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能的开发,一直存在支持和反对的观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雅鲁藏布大峡谷(图中EF间)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之间,全长504.6千米,平均深度268米,最深处6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大瀑布群,一些主体瀑布的落差均在30-50米间。大峡谷单位面积水能的蕴藏量居世界之冠。下图为青藏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

(1)简析雅鲁藏布江河水的补给。
(2)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成为青藏高原湿润区的原因。
(3)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大的原因。
(4)关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能的开发,一直存在支持和反对的观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小题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小题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小题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増强 | B.b增强 | C.c减弱 | D.d减弱 |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A.结冰期变短 | B.丰水期水位上升 | C.流量更加稳定 | D.结冰期变长 |
兴凯湖是中俄边界上的湖泊,由大小两湖组成,仅涨水时相通。两湖之间有宽约1千米的天然沙坝(沙坝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在特定时间,该区域常见“大湖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的奇特现象。
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出现“大湖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奇特现象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夏季 | B.秋季 | C.春季 | D.冬季 |
①沙坝出露的面积夏季大于冬季 ②沙坝夏季的增长速度大于冬季
③沙坝可净化水质,改良土壤 ④沙坝北侧植被比南侧长势更好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图为世界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该河流干流长623km,却形成了广阔的河口三角洲,其面积达4000平方千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以M城为界,该河流上、下游的水文特征的差异正确的是
【小题2】据图推断,该河流河口三角洲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小题1】以M城为界,该河流上、下游的水文特征的差异正确的是
A.流量:上游小于下游 | B.水能:上游小于下游 |
C.含沙量:上游高于下游 | D.结冰期:上游短于下游 |
A.环境污染 | B.水土流失 |
C.土地盐碱化 | D.土地荒漠化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测该湖泊附近地区的植被景观类型,并说明理由。
美国某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湖岸周围植被茂密,风景优美。下图是该湖泊湖水流入量、流出量的月份分配图。

推测该湖泊附近地区的植被景观类型,并说明理由。
某干旱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环境要素的联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上图中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
【小题2】由于灌溉该地区大气湿度

【小题1】上图中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
A.甲丙 | B.甲丁 | C.乙丙 | D.乙丁 |
A.一直减小的 | B.一直增大中 | C.先减小后增大 | D.先增大后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