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 地球上的水
- 自然界的水循环
-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淖毛湖是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地势低,该地既没有河流,也不见湖泊,是古代哈密王流放犯人的荒凉之地。近二十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攻关,克服了风力大,尤其是春季风力特大,严重缺水等不利因素,淖毛湖农场成为了绿色无公害的晚熟哈密瓜最大产地。为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瓜农在7月份给每一个瓜都套上纸袋。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 )
【小题2】淖毛湖农场技术人员克服春季风力大的措施中,最可能的是( )
【小题3】瓜农给哈密瓜套上纸袋的原因,最可能是( )
【小题1】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 )
A.地下水 | B.降水 | C.冰雪融水 | D.跨流域调水 |
A.推迟播种时间 | B.营造防护林 |
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 D.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 |
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瓜皮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 |
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 |
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 |
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梅雨》诗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据此守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梅雨发生的时间和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关于梅雨发生的时间和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A.6月初至8月初的江南地区 | B.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江淮地区 |
C.4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江南地区 | D.6月初至7月初的江淮地区 |
A.梅雨是一种锋面雨 |
B.由于海陆差异比较显著,所以典型的暖锋在我国活动比较频繁 |
C.冷锋活动时,降水的区域多位于锋后 |
D.暖锋过境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 |
(新课标Ⅰ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小题2】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小题3】【小题4】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小题5】【小题6】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小题1】【小题2】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 B.控制雨水渗透速度 |
C.吸附雨水污染物 | D.保持土壤水分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 B.种植土层和砂层 |
C.砂层和砾石层 |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 B.保护生物多样性 |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 D.调解局地小气候 |
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①凌汛 ②水土流失 ③河岸决堤 ④水位暴涨
【小题2】该河流注入的海域毗邻世界某著名渔场,该渔场位于

【小题1】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①凌汛 ②水土流失 ③河岸决堤 ④水位暴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北太平洋西部 | B.北太平洋东部 |
C.北大西洋东部 | D.北大西洋西部 |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月份中,R河干流流量最小的是( )
【小题2】R河未能塑造出宽阔的河口三角洲。其原因最可能是( )
①海潮顶托作用强 ②上中游地区森林水土保持作用强
③河口地壳的上升 ④河口泥沙被沿岸洋流向西北搬运

【小题1】下列月份中,R河干流流量最小的是( )
A.2月 | B.4月 | C.7月 | D.12月 |
①海潮顶托作用强 ②上中游地区森林水土保持作用强
③河口地壳的上升 ④河口泥沙被沿岸洋流向西北搬运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通过多年探索,地处非洲北部内陆的N国终于在沙漠咸水湖中养鱼成功,使鲜鱼摆脱“奢侈”标签而进入普通家庭的餐桌。研究过程中发现,鱼苗直接投入湖泊养殖则会当天死亡,而将鱼苗投入室内装满湖水的鱼缸中养殖则能正常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N国在沙漠咸水湖中养鱼成功的关键措施是 ( )
【小题2】与滨海鱼类养殖相比,沙漠咸水湖鱼类养殖的优势在于 ( )
【小题1】N国在沙漠咸水湖中养鱼成功的关键措施是 ( )
A.降低湖水盐度 | B.投放大量饵料 | C.增加湖泊水量 | D.调节湖水温度 |
A.水域广 | B.热量足 | C.污染少 | D.品种全 |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的主要作用是( )
【小题2】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形态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 ( )

【小题1】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的主要作用是( )
A.提供沿岸农业丰富的灌溉水源 |
B.是沙漠向南扩展的天然屏障 |
C.活跃该地区水循环 |
D.对沿岸河流起调节作用 |
A.甲河下游地势平坦 |
B.甲河径流量更大 |
C.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 |
D.乙河入湖处湖面狭小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左图的A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的一个内流湖。湖泊西半部的湖水平均含盐量为1.48‰,东半部的平均含盐量高达10.4‰。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
材料二 为监测和掌握巴尔喀什湖湖岸推移或退缩的具体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围绕湖面四周选取14个岸边参照点(左图),以1977年为参照,监测并分析出1990年、1998年、2011年、2014年的湖岸迁移量(右图,正值为湖岸向内萎缩,负值为向外扩张)


(1)说明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大小差异的原因。
(2)分析乙地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
(3)分析甲河口地貌的形成过程,并分析1990—2014年的变化状况。
(4)有人提议在巴尔喀什湖北岸大力发展炼铜业。你持什么观点,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左图的A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的一个内流湖。湖泊西半部的湖水平均含盐量为1.48‰,东半部的平均含盐量高达10.4‰。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
材料二 为监测和掌握巴尔喀什湖湖岸推移或退缩的具体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围绕湖面四周选取14个岸边参照点(左图),以1977年为参照,监测并分析出1990年、1998年、2011年、2014年的湖岸迁移量(右图,正值为湖岸向内萎缩,负值为向外扩张)


(1)说明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大小差异的原因。
(2)分析乙地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
(3)分析甲河口地貌的形成过程,并分析1990—2014年的变化状况。
(4)有人提议在巴尔喀什湖北岸大力发展炼铜业。你持什么观点,并说明理由。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16年夏季,全国极端降雨频发,包括北京、重庆在内的很多城市都遭遇了暴雨内涝的困扰。下列
和城市内涝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2】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e南水北调工程能影响地表径流
f形成水循环的能量主要于太阳辐射

【小题1】2016年夏季,全国极端降雨频发,包括北京、重庆在内的很多城市都遭遇了暴雨内涝的困扰。下列
和城市内涝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大,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产生城市内涝 |
B.城市应该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
C.城市铺设渗水地面可以完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
D.⑦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水循环环节 |
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e南水北调工程能影响地表径流
f形成水循环的能量主要于太阳辐射
A.abcd | B.adef | C.abef | D.acde |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
【小题2】“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小题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
A.B环节 | B.C环节 | C.E环节 | D.F环节 |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 B.a地背斜成山 |
C.b地向斜成谷 | D.a、b之间有断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