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 地球上的水
- 自然界的水循环
-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最可能是我国的( )
【小题2】该地区的河流在有些年份春季会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主要的原因是( )

【小题1】图示最可能是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青藏地区 |
A.雨季提前,春季降水多 |
B.冬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 |
C.河流淤积严重,泄洪不畅 |
D.违法建筑占用河道 |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主要是雨水和:
【小题2】5月份降雨量增大,径流深度没有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①气温升高,蒸发量大 ②工业用水量大 ③农业用水量大 ④下渗量大

【小题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 B.地下水 | C.冰雪融水 | D.沼泽水 |
①气温升高,蒸发量大 ②工业用水量大 ③农业用水量大 ④下渗量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下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
【小题2】读图,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小题1】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
A.t1 | B.t2 | C.t1之前 | D.t2之前 |
A.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
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
C.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
D.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 |
读某大陆东岸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小题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小题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长江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C.我国的夏季风 | D.中纬盛行西风 |
A.① | B.④ | C.⑤ | D.⑥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河流最小流量出现的原因。
(2)甲是我国的商品棉基地,分析该基地形成与发展的优势条件。
(3)近年来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1)简述图示河流最小流量出现的原因。
(2)甲是我国的商品棉基地,分析该基地形成与发展的优势条件。
(3)近年来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读下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小题2】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小题3】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小题1】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 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
A.水运便利 | B.劳动力充足 |
C.油气资源丰富 | D.气候适宜 |
A.地形平坦 | B.温差大,光照足 |
C.土壤肥沃 | D.水源充足 |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时可达10 000平方千米左右,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在10米以上,最深处有11.5米;湖面最小时仅为2 700平方千米,湖面宽30千米,平均水深仅为1米左右。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洞里萨湖水位、深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小题2】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吃水深度在4米左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到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其中通航的最佳时间是

【小题1】影响洞里萨湖水位、深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位置 | B.地形 |
C.气温 | D.降水 |
A.1~6月 | B.5~10月 |
C.11月~次年4月 | D.全年 |
如图是为了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 )
【小题2】下列城市中,最适宜设这种房屋的是( )

【小题1】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 )
A.降水 | B.蒸发 | C.径流 | D.水汽输送 |
A.乌鲁木齐 | B.哈尔滨 | C.广州 | D.拉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