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则是十分有限的。
材料二 我国东部地区春季、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等值线分布图

材料三 某流域水量收支平衡示意图(单位:亿吨)。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     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    水。
(2)通过材料二的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十分不均匀,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同时,我国降水在空间分布上也很不均匀,具体表现为 ,解决措施是  
(3)材料三中的甲所表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环节。
(4)材料三中所示地区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中合理的是:(多选)
A.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B.扩大水库库容,增强调蓄能力
C.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D.植树造林,增加地下水渗入量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过去,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
B.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C.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
D.引湖水灌溉,耗水量大
【小题2】抑制湖区西部沙漠不断扩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①布哈河流域内封山育林,营造防沙固沙林②开垦荒地,充分利用布哈河水发展灌溉农业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 ④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3】在湖泊①②③④四处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指的是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下图表示我国年降水量、径流深与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①河道频率 ②年降水量 ③径流深
B.①河道频率 ②径流深 ③年降水量
C.①径流深 ②河道频率 ③年降水量
D.①径流深②年降水量 ③河道频率
【小题2】下列有关河道频率南北地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道频率与径流深的变化趋势呈反比
B.东北地区河道频率高于华北地区河道频率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显著增多
C.湛江以东石灰岩地区大量的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使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达到最大值
D.华北地区地表物质渗透性强,径流深偏小,故该地区河道频率较小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基流是地下水补给进入河水中的部分,其径流量较为稳定,为河川的基本流量;它在维持河道生态、提供枯水季节供水中作用显著。基流指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下表为40年间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的相关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表中数据的相关性判断,黄河源区河流径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 )
A.植被变化B.气温变化C.基流指数变化D.降水量变化
【小题2】40年间,气温升高对黄河源区基流和基流指数的影响明显。因气温升高( )
A.冻土融化多,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
B.冰川融化多,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
C.蒸发量增大,地下水补给增大,基流减小
D.冻土融化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基流减小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长江中游某支流某河段分布图(左下图)和该河段河水水位年变化曲线图(右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等高线的值是70米
B.丙处夏季地下水补给河水
C.丙处的人们可以看见河里的行船
D.甲处可以修建公路,平时有利于人们游览,汛期有利于防汛物资运输
【小题2】据图分析乙地开发利用的方式合理的是
A.可以种植水稻B.可以种植油菜
C.建设为滨河公园D.利用荒地植树造林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读右图,分析此时此河段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甲河段为乙河段补给水源B.丙河段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丁河段流量大于乙河段D.丁河段航运条件较好
【小题2】下列有关叶尼塞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水补给是该河暖(夏)季的主要
B.右图中的某月最有可能是9月
C.右图所示月份后,穿过叶尼塞河的0℃等温线一定北移
D.影响叶尼塞河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植被、和地壳运动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降水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第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两地降水量分别为()
A.大于300小于100
B.大于300大于100
C.小于300大于100
D.小于300小于100
【小题2】R河流全年水量都很丰沛,由此可知该河发源地()
A.年降水量均匀B.冬季温度较高
C.地下储水量较大D.地形起伏相对较小
【小题3】图示区域所属的自然带类型为()
A.温带草原带B.热带荒漠带
C.落叶阔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小题4】对该地区的描述可信的是()
A.该地区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B.所在国家人口稀少,经济发达
C.图中甲地海拔低于乙地D.该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T=W/(Q×86400)计算。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贮水量,以立方米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立方米/秒计。平均深度=贮水量/面积。下表所列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题。
湖名
面积
(平方千米)
贮水量W
(亿立方米)
入湖流量Q
(立方米/秒)
洞庭湖
2820
173
10353
太湖
2420
44
195
滇池(昆明)
297
12
29
青海湖
4853
742
39
 
【小题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A.湖泊面积越大,换水周期越长B.贮水量越小,换水周期越短
C.太湖水循环最活跃D.洞庭湖水体更新最快
【小题2】对青海湖和洞庭湖的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青海湖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贮水量大
B.青海湖换水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该湖入湖水量小
C.洞庭湖平均深度小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泥沙淤积严重
D.洞庭湖入湖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流域降水量小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潜在蒸散量是指大片而均匀的自然表面在水体保持充分供应时的蒸发量,是由天气和气候条件决定的实际蒸发量的理论上限。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中国特有的高原和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下表示意若尔盖湿地各季节潜在蒸散量(mm)的每十年平均值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2001—2010
春季
229.0
220.5
225.4
233.4
夏季
287.8
282.3
291.6
290.0
秋季
144.8
145.4
150.2
156.4
冬季
97.1
97.2
91.3
101.0
 
【小题1】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
A.四季均为波动上升B.冬季变化最稳定
C.总量呈波动上升D.秋冬差值大于春夏
【小题2】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的变化预示着该地
A.地下水位上升B.降水量增加
C.气温趋于下降D.生物多样性减少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流域面积约13万 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区。该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1000公斤,是我国人均占有量的2,5倍,商品率达到60%,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随着人口的增长、长期掠夺式和高强度的开发,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读西辽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西辽河的水文特征。
(2)分析西辽河流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为西辽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