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9号强热带风暴“尼格”于10月4日中午在海南万宁到三亚一带沿海登陆并经过海南南部近海继续西行。受其影响,4日白天到夜间,海南及雷州半岛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结合下图回答下题。

能正确表示M地10月4日至5日气压变化曲线的是( )

能正确表示M地10月4日至5日气压变化曲线的是( )
A.![]() | B.![]() | C.![]() | D.![]() |
下图为某区域某日20时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时刻
【小题2】若当年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势力较弱,则

【小题1】图示时刻
A.上海吹西北风 | B.北京艳阳高照 | C.乙地出现降水 | D.甲地有台风过境 |
A.华北地区夏季用水紧张 | B.长江流域伏旱时间较长 |
C.我国夏季风势力增强 | D.松花江流域防洪压力大 |
读超强台风“天兔”登陆后移动路径图,完成下题。

有关“天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有关“天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台风中心位于汕尾与惠州的交界处 |
B.受本次台风影响最大的是汕尾市 |
C.深圳、东莞不受本次台风的影响 |
D.台风运行方向大致由东南向西北 |
秋台风通常是指9~11月生成的台风,其成员不如夏台风那样多,但威力却不容小觑。2018年9月16日至17日秋季强台风“山竹”于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沿海,对相关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台风强度秋季大于夏季,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减小 |
B.植被进入落叶期,树木对台风阻力减小 |
C.地表摩擦力减小 |
D.低纬海区海水温度较高 |
A.削弱太阳辐射,利于作物生长 |
B.台风可使河口泥沙淤积,利于湿地的发育 |
C.台风能促进沿海养殖业发展 |
D.为人们带来丰沛的淡水资源 |
A.如果在房屋里,小心关好窗户,将零散的东西在墙上挂好 |
B.如果是开车,立即将车停住,锁好车门,原地不动 |
C.如果在街上,找临时建筑物、广告牌、大树等避风避雨 |
D.如果住在低洼地区,要及时转移到高处或安全住所 |
寒露风是指秋季冷空气侵入后引起显著降温使水稻减产的低温冷害。在我国南方,它多发生在寒露节气。下图能正确表示形成寒露风的天气系统的是( )
A.![]() | B.![]() |
C.![]() | D.![]() |
2014年第15号台风“海鸥”于9月12日生成,先后在菲律宾东北部、我国海南岛东部和广东南部、越南北部完成四次登陆。下图为此次台风活动中三个不同时间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关于台风“海鸥”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由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
②台风在14日2:00势力最强
③15日2:00海南岛雨过天晴
④台风中心17日2:00已登陆广西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
①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东风
②风速逐渐增大
③降雨强度逐渐减小
④气压逐渐降低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2017年10月19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等地出现大雾。下图为该日0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出现大雾的原因有( )
①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②等值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
③水汽和凝结核多,易形成雾 ④受冷锋过境影响,污染加重
【小题2】如果甲天气系统向西北移动,台湾岛将可能出现(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出现大雾的原因有( )
①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②等值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
③水汽和凝结核多,易形成雾 ④受冷锋过境影响,污染加重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持续大雾 | B.狂风暴雨 |
C.晴空万里 | D.大风降温 |
江淮气旋类似台风,几乎每年的春天,“江淮气旋”都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兴风作浪”,脾气之大,一点也不逊色于台风。2009年4月19日和20日出现的“江淮气旋”就带来了大量降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能正确表示"江淮气旋"的是

A B C D
【小题2】图中四地降水主要是"江淮气旋"带来的是

【小题1】能正确表示"江淮气旋"的是

A B C D
A.A | B.B | C.C | D.D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2009 年 8 月,台风“莫拉克”袭击我国东南沿海,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图甲为“我国东南沿海海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和图乙为“台风过境时台北气压变化示意图” 。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题。
【小题1】图乙中的A、B、C、D 四条曲线中和“莫拉克”过境时气压变化状况相符的是
A.A | B.B | C.C | D.D |
A.风暴潮 | B.狂风 | C.寒潮 | D.暴雨 |
A.吹海风 | B.吹陆风 | C.无风 | D.微风 |
A.冷锋 | B.暖锋 | C.准静止锋 | D.反气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