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图甲为“中国东部地区影响严重的登陆台风次数(1949﹣2000)”和“中国东部台风经济损失(1991﹣2000)”示意图(注:台湾、香港、澳门数据暂缺失)。

材料二:图乙为2018年9月12日台风“山竹”未来12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

材料三:截至2018年9月17日8时,超强台风“山竹”造成深圳、珠海、江门、湛江、阳江 等14个市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95.1万人,4人因灾死亡。台风“山竹”同时还袭击菲律宾,强风 暴雨造成该国至少65入死亡,数十人被泥石流掩理。
(1)从材料一可知,我国受台风影响平均次数多且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省区是(2)实时跟踪台风路径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3)台风“山竹”不仅带来强风、暴雨等气象灾害,且在山区还会诱发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3)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A.105°E | B.118°E | C.122°E | D.135°E |
A.一直受反气旋控制 | B.出现短时强对流天气 |
C.午后受高气压影响 | D.正经历冷锋天气过程 |
秋台风通常是指9~11月生成的台风,其数量不如夏台风那样多,但威力却不容小觑。2018年9月16日至17日秋季强台风“山竹”于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沿海,给相关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下表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示意图。
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统计项目 | 夏季 | 秋季 |
生成台风个数 | 783 | 755 |
超强台风个数 | 128 | 211 |
超强台风百分比 | 16.3% | 27.9% |

【小题1】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台风强度秋季大于夏季,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减小 | B.植被进入落叶期,树木对台风阻力减小 |
C.低纬海区海水温度较高 | D.地表摩擦力减小 |
A.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 B.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
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 D.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①、②两处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
(3)图中虚线M表示________,实线N表示________。
(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
【小题1】下图中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是(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2018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于7月11日上午在福建沿海登陆,下图为台风“玛莉亚”移动路径示意图,下表为台风过境前后福州的天气状况。
完成下面两题。
日期(月-日) | 白天 | ||
天气状况 | 风向和风力 | 最高温度 | |
7-10 | 多云 | 东北风3~4级 | 35℃ |
7-11 | 大暴雨 | 西南风10~11级 | 28℃ |
7-12 | 多云 | 东风3~4级 | 33℃ |
日期(月-日) | 夜间 | ||
天气状况 | 风向和风力 | 最高温度 | |
7-10 | 中雨 | 西风4~5级 | 26℃ |
7-11 | 小雨 | 东南风3~4级 | 24℃ |
7-12 | 小雨 | 无持续风向<3级 | 26℃ |
【小题1】当台风在福建登陆时,我国钓鱼岛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 B.东北风 |
C.东南风 | D.西北风 |
A.气压先升高后降低 | B.湿度先减小后增大 |
C.风速先减小后增大 | D.气温先降低后升高 |

(1) 图中A处气压值可能为________,B处风向为________。
(2) 图中C处表示锋线,可能形成________锋面,未来几天D处天气变化是_________。
(3) 若两图表示不同季节,最可能表示冬季的是________图,依据是________。
(4) 若两图表示连续一周的气压变化,图中E处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依据是


【小题1】图示连续4天内,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为
A.![]() | B.![]() | C.![]() | D.![]()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