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地区地图,回答23—24题

【小题1】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甲乙两图中的海峡风浪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

【小题1】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甲乙两图中的海峡风浪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巴斯海峡风浪大 |
B.库克海峡风浪大 |
C.两者差不多 |
D.随季节变化,两者风浪大小不同 |
A.塔斯马尼亚岛、北岛、南岛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南岛人口密度大。 |
B.塔斯马尼亚岛、北岛、南岛都在板块消亡边界处,多火山地震。 |
C.塔斯马尼亚岛是大陆岛,而北岛、南岛都是火山岛 |
D.塔斯马尼亚成森林覆盖率位于全澳之首,而南岛和北岛天然牧场或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 |
读三圈环流示意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填“冬”或“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A处是_________气压带,B处位于______风带,C处位于______风带。(填风带、气压带的名称)
(3)一般来说,A气压带控制处比B风带控制处昼夜温差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什么?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填“冬”或“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A处是_________气压带,B处位于______风带,C处位于______风带。(填风带、气压带的名称)
(3)一般来说,A气压带控制处比B风带控制处昼夜温差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什么?
读南半球低纬度大气环流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是( )
【小题2】当b气压带完全位于北半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是( )
A.da | B.ab | C.O | D.bc |
A.O点常年盛行西北风 |
B.印度半岛盛行东南风 |
C.塔里木盆地边缘的河流进入丰水期 |
D.我国南北方在该季节的温差较大 |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小题2】以下气压带中不是由于热力原因而形成的是( )
①极地高气压带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赤道低气压带

【小题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 B.乙点位于30°N附近 |
C.①是冷性气流 | D.②盛行西南风 |
①极地高气压带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赤道低气压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月季风图,E地的风向为________。
(2)A、C两地中,气压低的是________。
(3)E地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月季风图,E地的风向为________。
(2)A、C两地中,气压低的是________。
(3)E地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
A.亚洲的山区高大 |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D.东亚的海洋最深 |
读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气压带名称:C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A、B、C三地中,降水多的是________。按照降水量的纬度分布,C是________带。
(3)当图中气压带、风带移至最北位置的季节里,影响我国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
(4)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变成________季风(风向),给南亚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5)暑期,当北京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闷热天气时,控制北京的气压中心可能是________,此时气压带A位置大致在________半球。
(6)赤道地区全年雨量充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而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写出气压带名称:C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A、B、C三地中,降水多的是________。按照降水量的纬度分布,C是________带。
(3)当图中气压带、风带移至最北位置的季节里,影响我国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
(4)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变成________季风(风向),给南亚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5)暑期,当北京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闷热天气时,控制北京的气压中心可能是________,此时气压带A位置大致在________半球。
(6)赤道地区全年雨量充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而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下图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在图中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中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图中⑥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说出⑥气流与⑦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

(1)图中表示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在图中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中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图中⑥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说出⑥气流与⑦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
如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小题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
【小题3】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小题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 B.西北风 |
C.东南风 | D.西南风 |
A.炎热干燥 | B.高温多雨 |
C.温和干燥 | D.温和湿润 |
A.温带季风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亚热带季风气候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小题1】如果此图表示热力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B、C两处气压高的是_______,气温高的是______。
【小题2】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季风环流,B处是亚欧大陆,C处是太平洋,则②的实际风向是________风,形成东亚季风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如果此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的大气环流圈,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②是________________ (气压带或风带),在其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如果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____,受人类影响较多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
【小题5】如果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A、B、D表示三大类岩石,C表示岩浆,则②表示的地质作用或过程是____________,④表示的地质作用或过程是___________。

【小题1】如果此图表示热力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B、C两处气压高的是_______,气温高的是______。
【小题2】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季风环流,B处是亚欧大陆,C处是太平洋,则②的实际风向是________风,形成东亚季风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如果此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的大气环流圈,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②是________________ (气压带或风带),在其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如果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____,受人类影响较多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
【小题5】如果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A、B、D表示三大类岩石,C表示岩浆,则②表示的地质作用或过程是____________,④表示的地质作用或过程是___________。
读下面气压日变化和年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若①②③④曲线分别代表北京(39°54′N)、杭州(30°16′N)、广州(23°08′N)、檀香山(21°20′N),则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小题2】下列关于气压的周期性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若①②③④曲线分别代表北京(39°54′N)、杭州(30°16′N)、广州(23°08′N)、檀香山(21°20′N),则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①-檀香山 ②-广州 ③-杭州 ④-北京 |
B.①-北京 ②-杭州 ③-广州 ④-檀香山 |
C.①-北京 ②-广州 ③-杭州 ④-檀香山 |
D.①-檀香山 ②-杭州 ③-北京 ④-广州 |
A.气压与气温呈负相关,当白天气温最高时,也是该日气压最低时 |
B.气压的日变化随纬度升高而减少,年变化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
C.海洋上的气压年变化比同纬度大陆要大 |
D.气压日变化的振幅,陆地要小于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