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小题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到达地面的太阳示意图辐射,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的是.(  )
A.温泉B.潮汐C.火山喷发D.可燃冰
【小题2】拉萨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
A.②弱①强B.②强①弱C.③强④弱D.③弱④强
【小题3】拉萨白天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不高,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但地面吸收热量少B.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
C.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热量少D.海拔高,距离下垫面热源远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a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水平运动明显
B.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C.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小题2】与a层相比,b层(   )
A.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B.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
C.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
D.对流运动旺盛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__;G_________;I_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图中I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
(4)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_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9年3月中旬,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再次被雾霾笼罩,结合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利于雾霾形成的是(   )
A.大量燃煤采暖B.城市汽车拥有量大
C.多大风天气D.焚烧秸秆
【小题2】人类提倡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A减弱B.B增强
C.C增强D.D减弱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B表示____,C表示____,D表示____。
(2)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两中的____过程有关。
(3)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过程有关。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自_______,该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处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图中C层下部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推测气流运动状况是_________。
(5)C层中有若干___________层,___________强烈时,___________信号会受影响。
(6)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面小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N2)
78.08
75.52
氧(O2)
20.94
23.15
氩(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变动)
0.05
 
【小题1】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
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占大气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小题2】目前,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④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 ℃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