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海滨地区海陆表面气温和海陆上空气流的变化特征,由图甲可知图乙出现的时间应为


A.6时~18时 | B.18时~次日6时 |
C.8时~16时 | D.16时~次日8时 |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
【小题2】上图中,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次是
【小题3】一天中,最不合适进行室外锻炼的是

【小题1】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
A.太阳辐射 | B.地面辐射 | C.大气辐射 | D.大气逆辐射 |
A.①+② | B.② | C.②+③ | D.③ |
A.清晨 | B.中午 | C.午后 | D.傍晚 |
下图中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小题2】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亚热带湿润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 |
A.沿岸地区有寒流流经 |
B.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区域 |
C.是世界新兴工业的代表区域 |
D.自然带呈现典型的非地带性分异的是温带荒漠 |
下面左图是“非洲大陆植物类型分布示意图”,右图上下两部分是“非洲西部沿海A—L各地一月份和七月份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右图中甲月份表示的是 (一或七)月份,判断的理由是 。
(2)A、L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 ;D、E两地中容易出现荒漠化的是 ,主要自然原因是 。
(3)M、K两地都处在回归线附近,且均受信风的控制,但两地降水差异显著,试分析主要原因。

(1)右图中甲月份表示的是 (一或七)月份,判断的理由是 。
(2)A、L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 ;D、E两地中容易出现荒漠化的是 ,主要自然原因是 。
(3)M、K两地都处在回归线附近,且均受信风的控制,但两地降水差异显著,试分析主要原因。
关于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温:甲>乙>丁>丙 | B.海拔:丙>丁>甲>乙 |
C.密度:乙>甲>丁>丙 | D.气压:甲>乙>丙>丁 |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小题2】图中北京的风向是( )

【小题1】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乌兰巴托 | B.北京 | C.东京 | D.福州 |
A.偏西 | B.偏北 | C.东南 | D.东北 |
图为“某处等压线水平分布图”,气压值a<b<c,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读图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位于北半球 |
B.地转偏向力方向由c指向a,且垂直等压线 |
C.图中摩擦力大小忽略不计 |
D.这类风经常出现在近地面 |
如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表示北半球_____(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
(2)乙图表示北半球_____(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_______。
(3)乙图中P表示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__(名称), 它将________________切断。
(4)E处的风向为__________, 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印度半岛此时季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图表示北半球_____(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
(2)乙图表示北半球_____(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_______。
(3)乙图中P表示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__(名称), 它将________________切断。
(4)E处的风向为__________, 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印度半岛此时季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